對話楓清科技創始人高雪峰:企業對AI的態度正更加務實

出品 | 本站科技態度欄目

作者|袁寧

編輯|丁廣勝

“企業對AI的態度正在變得更加務實。”楓清科技創始人兼CEO高雪峰告訴本站科技。

經過DeepSeek熱潮的洗禮,企業在本地部署後逐漸發現,大模型的幻覺、可解釋性和數據安全問題仍然存在。

這些AI在產業落地時面臨的諸多挑戰,也促使企業對AI的認知變得更加冷靜而現實。“但是起碼大家都認識到了,必須要用AI來改變自己。”楓清科技創始人兼CEO高雪峰表示。

成立於2021年的楓清科技,早在大模型爆發前就確定了自己的方向——用知識引擎融合大模型,爲企業構建智能化升級的基礎設施。

3月29日,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楓清科技、中化信息和吉林大學,宣佈成立“人工智能賦能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據悉,楓清科技將利用自身平臺與大模型能力,助力材料研發全流程智能化。

高雪峰曾擔任阿⾥雲⼤數據&AI技術產品總經理、IBM認知計算解決⽅案研究院院⻓,負責IBM Watson 等世界領先 AI 技術在中國的落地,他堅信“概率和符號邏輯推理的融合是未來AGI的核心”。

當時,這一理念尚未被市場普遍接受,GPT-3尚未問世,OpenAI也正處於微軟入資前的關鍵階段。但楓清科技認爲,企業的智能化轉型需求已十分明確,而數據資產是這一轉型的基礎。

模型幻覺正阻礙AI的產業落地

2023年,大模型熱潮席捲產業,但“除了聊天、客服、代碼生成,大模型還能做什麼?”仍是業界普遍的疑問。

高雪峰認爲,產業AI的核心問題在於:模型的幻覺、可解釋性差、推理能力弱,以及企業級數據安全的難題。

楓清科技的方案是通過知識引擎,將企業內部的多模態數據結構化,並與行業大模型結合,使智能體能夠在專業領域執行復雜決策。

楓清科技通過知識引擎與大模型雙輪驅動的新一代智能體平臺,幫助企業在複雜場景中實現精準、可解釋、安全的智能化升級和決策智能,爲企業提供高價值的智能化方案。

這一方向在產業側逐步得到認可。2023年,北京市科委將“融合大圖技術的大模型”列爲重點課題,楓清科技成爲承擔單位。隨後,公司推出完整的產品矩陣,並在9月19日召開發佈會,邀請產業客戶驗證其技術價值。

儘管當時市場對大模型的產業化仍持觀望態度,但2024年初,隨着國家政策將“AI+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央企、民企紛紛加速投入,楓清科技迎來了更多合作機會。

AI和產業結合是企業一把手工程

“市場已經不用再去培育,很多企業的一把手直接站出來說,‘我必須要把AI技術融入到我的產業場景裡’。”高雪峰透露,春節後,公司在頭部央企的項目吸引了大量民企關注,AI+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

過去一年,楓清科技的客戶以央企爲主,如中化信息等龍頭企業,率先開放AI場景,推動智能化升級。

但2025年初,隨着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的崛起,市場對於AI落地的信心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尋求AI+產業的應用落地。

楓清科技不僅服務大型企業,還將AI能力下沉至中小企業。在跨境工貿、跨境電商等細分行業,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無論是央企還是中小企業,行業知識的積累和數據資產的管理都是AI落地的關鍵。“你不能直接把通用基座模型放進企業,它需要企業本地知識和行業智能體平臺能力的協同工作。”高雪峰強調。

Agent服務產業,必須是融合了企業知識的專屬智能體

智能體(Agent)概念在海外早已被廣泛討論,OpenAI CEO奧特曼多次表示,未來是智能體的時代。

但要讓智能體真正服務產業,通用大模型遠遠不夠,需要結合企業知識和行業專屬智能體。

“我們做的不是一個單一AI助手,而是一個產業智能體平臺。”高雪峰表示。

近期,MCP協議(多智能體協同協議)的推出,使智能體之間的協作變得更加標準化,這也將加速智能體在產業中的應用。

“未來,多個智能體將像專家團隊一樣協作,由大腦進行決策。”在楓清科技的方案中,企業可以通過拖拽式操作快速搭建行業智能體,無需代碼開發,讓AI更容易嵌入實際業務流程。

從技術進步到市場認可,從央企試水到民企加速落地,AI+產業的浪潮已不可逆轉。而在這股浪潮中,楓清科技正試圖用知識引擎和產業智能體,搭建起通往智能化未來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