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影響供應鏈 勤業眾信籲臺商備妥多套劇本因應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間接稅負責人洪於婷資深會計師。業者提供
當前美國加強對輸美商品課徵「對等關稅」,對產地與轉運行爲的審查愈加嚴格,臺商供應鏈策略勢必面臨重新調整壓力。專家提醒,越南因配合美方開放市場,成功將對等關稅稅率自原先預告的46%大幅調降至20%,顯示只要國家願意讓利、迴應美國要求,就有機會爭取較低稅率;反觀墨西哥升至30%、泰國維持36%,臺商若忽略這些差異,恐影響出口競爭力,甚至被迫重組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陸續在其社羣平臺「Truth Social」公佈多國對等關稅稅率通知信,強調如發現有洗產地或轉運行爲,將加徵關稅,同時要求合作國必須開放市場、赴美設廠,且不得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目前馬來西亞稅率爲25%、泰國36%,越南因率先與美方達成協議,未被列入本輪通知,反而成爲亞洲的示範案例。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洪於婷分析,美國透過稅率高低釋出政策訊號,目的是推動更多國家仿效越南,全面開放市場。這對高度依賴東協作爲生產基地的臺商來說,不僅是成本壓力問題,更涉及產地規範、通關風險及生產佈局的彈性考驗。她建議企業應儘早盤點供應鏈節點,掌握各國產地認定規則,並重新評估不同市場條件下的佈局策略。
針對另一個臺商重要據點泰國,勤業衆信全球華人服務泰國稅務會計師洪以文指出,泰國雖爲美國第十五大進口來源國,主要出口電信產品與橡膠,但目前尚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仍面臨相對較高的稅率壓力。泰國政府近期也啓動對美國關切品項的產地管理強化措施,包括實地查廠與原產地控管,盼降低風險,但能否換取實質稅率讓利,仍具不確定性。
洪於婷補充,目前雖僅公佈稅率,細節尚未全面揭露,但包括越南、泰國等國的海關單位已提前加強查驗與監管,以防止轉運與洗產地爭議。臺商若未及早做好產地溯源與稅務合規準備,恐在未來面臨通關瓶頸或稅務風險。
她進一步建議,企業應儘快完成供應鏈調查與衝擊評估,預擬多套情境因應劇本,才能在對等關稅制度持續演變的環境下,維持營運穩定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