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尚未出爐! 前川普法律顧問透露臺灣關稅進展
美國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白宮法律顧問Don McGahn。記者許正宏/攝影
美國律師事務所衆達國際法律事務所(Jones Day)臺北所23日舉辦「35週年」活動,邀請曾任美國川普總統第一任期白宮法律顧問的 Don McGahn 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川普政府的決策邏輯與對美國政策的影響。他指出,總統川普的執政風格相較傳統總統更爲集中,政策具高度可預測性,企業應深入瞭解其思維模式。至於有關對等關稅,他透露,雙方已有三次面對面與多次線上談判,雖尚未確定最終結果,但預期未來將趨於穩定。目前的最大挑戰是難以預測關稅幅度,但混亂中也蘊含機會。
McGahn 表示,他自2014年起與川普合作,在川普首度當選總統後受邀擔任白宮法律顧問,並在職期間就總統職權、法律架構與政策規範提供法律建議。他強調,川普與歷任總統最大不同,在於決策集中於白宮,而非仰賴行政機關,「要理解美國政策的走向,就必須瞭解川普如何思考,以及他過去說過什麼話,這將有助於預測他明天會做什麼。」
他指出,從二戰結束至雷根任期爲止,美國長期以「世界秩序」爲導向的國際外交爲主軸,但隨着製造業外移與經濟力下滑,民間逐漸累積對傳統政策的不滿。川普正是反映這股「美國優先」的民意浪潮而當選。
演講中,McGahn 表示川普對經濟政策的運用可視爲新型態國力工具,尤其是關稅。他強調,川普喜歡「宣佈關稅」,而非長時間談判,並引用國會授權的法律,包括部分非常規的緊急法源,積極實施各項經濟措施。「雖然法院對部分命令提出挑戰,但川普往往勝訴,因爲他的行動多有法源依據。」
McGahn 認爲,川普第二任期的施政速度將遠快於第一任期,原因包括具備豐富經驗、不懼訴訟,以及現任國會對其支持度較高。此外,美國法院體系的變化也使行政機關面對更嚴格的審查,相對提升總統權力的行使空間。
談及對臺政策,McGahn 指出,川普延續雷根總統提出的「六項保證」原則,並曾簽署相關法律,進一步確認對臺政策。他以臺積電赴美設廠爲例,說明川普起初對其取得美方資金有所質疑,但最終仍支持該投資案,如今美國政府已投入1650億資助其在美國建立第三座廠房。
他坦言,與川普第一任期相比,目前包括中國、俄羅斯與歐洲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皆已有準備,使得美國不再能如以往般吸引所有投資迴流。「現在墨西哥變得更具吸引力,但也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
McGahn 指出,川普偏好雙邊協議而非多邊條約,並以加徵關稅作爲談判起點。他透露,目前對臺灣的關稅爲32%,雙方已有三次面對面與多次線上談判,雖尚未確定最終結果,但預期未來將趨於穩定。「目前的最大挑戰是難以預測關稅幅度,但混亂中也蘊含機會。」
他強調,部分關稅措施已遭提告,川普政府援引國會授權的緊急權力進行抗辯,雖在下級法院出現敗訴,但在上訴法院多數情況下獲得支持。
最後,McGahn 指出,川普的政治影響力將持續多年,即便卸任仍主導公共話語權。「從首次參選、四年任期、拜登任內仍主導輿論、再度當選,若加上未來四年與訴訟效應,他將是美國政壇過去與未來16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