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並非萬能!美媒分析川普「自打臉」:目標矛盾恐難實現

▲美國總統川普試圖透過向各國課徵關稅,重振美國產業。(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針對多個國家宣佈新一波關稅稅率。美媒分析,川普的關稅政策初期雖在政治與經濟層面取得若干成果,包含吸引部分企業迴流、提高稅收與短暫改善貿易逆差,但長期目標卻彼此矛盾,恐難以單靠關稅手段全面實現。

根據美媒《CNN》,川普一向將關稅視爲萬用工具,宣稱可同時振興美國製造業、填補財政赤字、縮小貿易逆差,並迫使他國向美國讓步。儘管政策初期確實奏效,包括蘋果、通用汽車等企業宣佈在美投資設廠,月均關稅收入突破200億美元,4月貿易逆差更驟降一半。不過,專家認爲,這些現象更可能是市場面對政策衝擊所作出的短期調整。

製造業發展成效也有限。雖然川普高調宣示「工廠將重新開張」,但美國製造業實際卻面臨結構瓶頸。美國勞工部5月報告指出,製造業有多達41.4萬個職缺無人應徵,主因是熟練勞工不足,或勞工不願投身相關工作,加上美國人力成本遠高於其他國家。專家估算,若iPhone完全在美國境內生產,售價恐飆破3000美元。

同時,川普任內製造業就業並未明顯改善。儘管上任初期曾宣佈新增9000個製造業工作機會,但近兩個月卻連續每月流失7000人,目前總就業人數已低於其上任時。川普雖強調「在美製造就不用繳交關稅」,但若企業依政策迴流,美國也將失去從關稅獲得的財政收入,目標出現矛盾。

此外,川普還誇口關稅可「取代全部所得稅」,但根據美國年均3兆美元的所得稅收入與等額進口總額估算,若欲以關稅取而代之,需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0%以上稅率。經濟學家認爲實務上不但不可行,甚至可能需高達200%稅率纔可能達成目標,目前收支落差極大。

在貿易公平訴求上,川普強調「對等關稅」原則,對貿易逆差嚴重國家加徵重稅,確實在短期內拉低進口數字並縮小逆差。但專家指出,多數產品無法於美國生產,逆差本身亦未必是「虧損」,反而可能反映經濟強勁與消費活絡。

在國際談判上,川普頻以關稅爲籌碼施壓各國讓步,加拿大近期就撤回原訂徵收的數位服務稅。但此招並非萬靈丹,對中國的高關稅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也未成功促使蘋果在美設廠或車廠關閉墨加工廠。即使成功逼出讓步,依川普說法仍得撤回關稅,與提高稅收目標再度衝突。

《CNN》總結指出,川普透過關稅短期確實達成部分成效,但欲同時實現經濟復甦、貿易平衡、擴大財源與外交施壓,關稅手段恐難獨力負荷全部目標,終將面臨制度性矛盾與現實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