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中長線操盤術 法人教戰

臺股短中長線操作策略

時序將進入5月,觀察融資餘額今年以來減幅超過36%,然而關稅戰爭持續,法人認爲現金水位宜保有5成;長線佈局上,AI相關仍是投資重點,看好已在或宣佈前往美國的公司。

這幾波的反覆下殺與反彈已經洗掉了大多數散戶與大戶等投資人,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還存活下來的投資人,無論是功力或是運氣都是難得,建議要審慎面對川普投顧可能的狙擊,第二季就算突破壓力區,仍不建議放開持股比例,資產配置上,可採股債各半,且相加起來比例仍須控制在5成以內,並保有5成的現金水位。

持股部位可採散彈式佈局與區間式操作,不建議集中在同族羣中,可關注有望受惠亞幣升值的金融股、受惠急單效應的電子五哥,以及IC設計族羣和高殖利率股等,並建議採取「區間操作」方式,區間低點可先參考22日低點的18,793點;債方面則可先關注短債爲主。

統一臺股增長主動式ETF基金經理人陳釧瑤表示,全年來看,目前由於尚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已經談定關稅,預計短期仍會持續區間震盪,6、7月爲關鍵期,而因爲今年市況爲人造熊市,若川普之後釋出稍微正向的說法,有望會迎來一波明確反彈,此外,若企業對於下半年展望沒那麼悲觀的話,也將有助接下來走勢,看好臺股第四季仍有望走高。

而針對AI伺服器相關的硬體廠商,統一投信基金管理部主管尤文毅表示,先前回檔除了反應關稅影響之外,還有良率導致的出貨延遲,不過GB200轉至GB300之間的規格若沒有調整太多,良率在第二季調整完後,第三季至明年間有望迎來出貨放量。

長線來看,股市本波下殺反映關稅影響與評價調整,彎腰撿鑽石的機會也來臨,過去好幾十年來看,臺灣與美國之間的成長性密不可分,存活下來的都是有跟上美國每一次產業轉型的企業,展望後市,看好現在已經在美國設廠製造的,以及有宣佈的要前往的公司,將會是未來可關注標的,而AI仍會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