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指救援裡的中國溫度,鐵路擔當的有力彰顯
在廣元站工作人員李倩的對講機響起緊急求助的那一刻,一場跨越川渝兩地的生命救援接力賽迅速展開。一名男孩在列車上的意外斷指事件,成爲了檢驗鐵路系統應急響應能力以及多方協作效率的試金石,而這場救援交出的出色答卷,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速度背後的溫暖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了鐵路人在危急關頭的責任擔當。
分秒必爭!應急響應展現硬核實力。這場救援行動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但每一個環節都彰顯着專業與擔當。當意外發生的訊號傳來,相關鐵路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預案。列車工作人員冷靜地按照急救規範妥善保存斷指,這份專業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日常嚴謹培訓的成果。廣元站迅速開闢綠色通道,爲生命爭取時間,這份果斷源於“民生爲先”的價值排序深植於心。而醫院急診團隊的嚴陣以待、迅速接診手術,更是用精湛醫術爲孩子手指功能保駕護航。這些看似平常的職業堅守,在此刻匯聚成守護生命的強大合力,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從抽象口號轉化爲具體行動,成爲鐵路人內心深處的行動自覺。
無縫聯動!跨域協作架起生命之橋。從旅客發出求助信號到醫院手術成功,這場救援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跨部門的高效協作。鐵路系統內部快速響應,列車與前方車站實時溝通,信息流轉迅速精準;鐵路與醫療系統無縫對接,車站提前聯繫醫院做好準備,救護車在車站精準等候,實現患者抵達後的“零等待”治療。這種打破部門壁壘的協作能力,正是現代公共服務體系逐漸走向成熟的有力體現。當求救信號響起,鐵路、醫療、交通等多個系統如同被按下“快進鍵”,資源高效調配,每個部門各司其職又緊密配合。沒有推諉扯皮,只有積極主動的響應;沒有各自爲戰,唯有同心協力的默契。這種跨域聯動的高效效能,不僅讓生命救援跑出了令人驚歎的“加速度”,更讓公衆看到了公共服務體系蘊含的溫度與強大韌性。
初心滾燙!平凡崗位綻放生命微光。在這一跨越數百公里的救援過程中,每個參與者都在用職業操守書寫着責任答卷。列車工作人員雖非專業醫護人員,但對急救規範的熟練掌握,依賴於無數次模擬演練的沉澱;廣元站的綠色通道之所以能暢通無阻,是因爲日常對應急通道的嚴格管理和維護;醫院救護車的準時等候、患者抵達後即刻轉入手術流程的高效,得益於常態化急救演練的紮實開展。車站裡永遠配齊的急救用品、時刻保持暢通的綠色通道、24小時待命的醫院急診團隊,這些“時刻準備着”的職業素養,讓意外來臨時救援人員能從容應對。鐵路人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把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用日復一日的積累,爲生命安全築牢堅固防線。
每一次緊急救援都是一場對社會文明程度的檢驗,每一次成功接力都是一次凝聚人心的力量匯聚。廣元站和G2233次列車上的這場救援,只是萬千民生故事中的小小縮影。但正是這一個個微小卻閃耀溫暖光芒的瞬間,拼湊出一個有溫度、有力量的中國。而這份溫度與力量,藏在每個崗位的堅守裡,躲在每次協作的默契中,更融在“人民至上”的初心間,成爲我們跨越山海、一往無前的底氣。(葉依竹、丁兆學)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