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行業的出海裂痕:從ReelShort版權糾紛說起

短劇市場最近不太平靜。

2025年7月,一則關於海外top短劇平臺ReelShort涉嫌大規模侵權的事件,在行業內部掀起軒然大波。點衆科技與聽花島,兩家在國內短劇行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公司,相繼發佈聲明,指控ReelShort平臺上的熱門短劇未經授權“高仿”其原創作品,並公開表達對版權保護缺失和行業規則缺位的憂慮。

糾紛涉及的公司均是短劇行業的頭號玩家。ReelShort曾被認爲是“中國短劇出海”的典型平臺,上市公司中文在線是產品背後公司楓葉互動的參股方,中文在線也因此則被二級市場認爲是“短劇概念股”。聲明方點衆科技則以網文業務起家,2022年入局短劇賽道後,迅速成爲行業頭部企業。聽花島則是咪蒙團隊創立的短劇廠牌,作品《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家裡家外》等堪稱短劇精品化的代表之作。

這次輿論風波,是短劇行業內部結構性矛盾的一個集中縮影。從版權機制、內容生態、到出海路徑和產業價值鏈構建,本次事件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版權糾紛,更是整個短劇行業在高增速發展與制度化約束之間的一次強烈碰撞。

一、侵權爭議起:頭部平臺被“點名”

7月25日,北京點衆快看科技有限公司率先發布聲明,明確指控短劇出海平臺ReelShort存在“未經授權擅自發布其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授權作品”的行爲。

點衆科技在聲明中列出具體侵權劇集名稱,包括《出走後,兩個竹馬悔瘋了》、《女王》、《尊老愛幼》、《遊子歸家》等,稱這些作品在ReelShort平臺上的版本與原作在劇情結構、角色設定等方面“基本相同”。

根據點衆科技描述,發現侵權後,該公司第一時間要求ReelShort的運營方——楓葉互動(Crazy Maple Studio)下架相關內容。但即使通過律師函和多輪溝通,楓葉互動方面也僅部分迴應,僅下架了其中三部劇集,其餘仍在播放。

據接近點衆科技人士表示,“兩邊老闆都溝通過,基本無效”、“點衆證據收集該做的早就做了,只能說是逼得沒辦法了”

緊接着,由咪蒙團隊孵化的“聽花島”也發佈公開聲明,稱其原創作品《賣菜大媽竟是皇嫂》、《冷麪小叔寵嫂無度》同樣遭到ReelShort平臺“1:1抄襲”。

聽花島還曬出截圖進行拉片式對比,截圖顯示顯示,ReelShort上線的《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與《賣菜大媽竟是皇嫂》存在高度重合劇情:女主救儲君獲信物、男主登基尋恩人,關鍵證據當庭被毀、反派誤認皇帝爲乞丐等場景幾乎復刻。另一部《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被指抄襲《冷麪小叔寵嫂無度》,從“葬禮接回懷孕女主”到“女主拒打麻藥保胎兒”等情節高度一致。

聽花島稱,從2024年6月起,相關侵權劇集《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相繼上線,劇情起承轉合、角色設計乃至關鍵橋段均與原作高度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聽花島還提到,ReelShort早期管理團隊曾多次提醒他們注意其他平臺抄襲自己的作品,這一行爲一度讓他們誤以爲ReelShort“有版權敬畏之心、在共同維護行業底線”,而如今卻發現這一“頭部平臺”本身就是主要侵權方之一,令其“憤怒與震驚”。

兩個聲明不約而同地指出,ReelShort作爲短劇出海的標杆平臺之一,在未取得版權授權的前提下進行連續性抄襲,其行爲不僅違背了基本的行業倫理,也在海外市場傳播了“內容出海=版權侵權”的負面印象,嚴重影響了中國短劇的整體國際形象。

除了這兩家公司,麥芽短劇也加入了維權的行列。據麥芽傳媒負責人透露,早在去年12月,ReelShort就因盜播麥芽短劇被投訴,當時其負責人還簽了《承諾函》表示尊重知識產權。

麥芽短劇海外負責人王利在朋友圈分享稱:ReelShort的法務總監曾從雙方的溝通羣中突然退羣消失,ReelShort的創始人曾親自簽署不會侵犯麥芽知識產權的《承諾函》但又隨意推翻,“被逼無奈通過朋友圈發聲”。

二、短劇擴張路徑下的隱性成本

這起集中爆發的版權糾紛背後,是短劇出海快速擴張、內容密度高度依賴爆款邏輯的一種“典型副產品”。

微短劇這幾年出海方面進入了爆發式擴張。據短劇自習室相關數據,2024年Q3至2025年Q2,海外短劇季度收入平均增速達47.1%,短劇出海成了新的造福神話,也將楓葉互動等公司推到了風口之上。

ReelShort是上市公司中文在線參股的楓葉互動推出的短劇平臺,成立於2022年8月。據財新報道,ReelShert早期以譯製微短劇內容爲主,但缺乏本土化面孔的內容打不開市場;後開始用網文底本換上外國演員嘗試,以狼人吸血霸總、豪門等熱門女頻題材爆款短劇在北美市場籠絡到了核心用戶羣。

ReelShort將國內熱門網文內容“簡化改編”後,由海外演員本地化翻拍,以1-2分鐘每集的方式上線北美市場。這種高度壓縮的內容形式,迎合了海外年輕用戶對“輕量級、高反轉、快節奏”內容的偏好,也使平臺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了大量用戶。

這一平臺的推出時機正好和短劇出海的浪潮結合。在過去兩年,短劇出海成爲行業趨勢,海外短劇也成爲不少公司的宣傳點。

2022年短劇起勢時,中文在線在年底對外表示自己推出了短劇平臺ReelShort。之後,股價一直頗爲低迷的中文在線,在多個交易日收穫多個漲停,其市值曾在兩週內暴漲超過200億元。

據點點數據預估,2024年上半年,ReelShort全球雙端內購收入約爲5034萬美元(合人民幣約3.57億元),而在2023年全年,該收入爲2888萬美元(合人民幣約2.05億元),半年時間,這一收入翻了1.7倍。

中文在線發佈的報告顯示,2024年全年,ReelShort出品方楓葉互動營收達到29.1億元,同比增長324%,淨利潤同比增長314%至791萬元,其收入規模甚至超過母公司中文在線同期總收入的兩倍。

而在產品端,“ReelShort”在2025年3月23日到4月29日期間,曾連續238天穩居美國Google Play娛樂應用免費榜榜首。截至2025年5月,“ReelShort”全球下載量超1448.6萬次。

在表面高速增長之下,短劇出海和相關公司也潛在隱憂。短劇自習室數據顯示,海外短劇2025Q2增速顯著回落,增速下降68%,其中主要原因是用戶增長遇到了瓶頸。而據數字化內容營銷機構DataEye-ADX統計,2025年開年至今海外短劇市場投放廣告素材超180萬組,與去年同期相比的投放量飆升超10倍。

更多的短劇玩家進入,以及用戶增長的瓶頸,帶來的是更大的競爭壓力,以及爲了搶佔市場所需要的巨大的成本投入。

這也爲不少出海平臺帶來了壓力。據娛樂資本論2024年的報道,2023年楓葉互動雖然營收同比增長87%,達到了6.86億元,但淨利潤卻只有24.42萬元。此外,楓葉互動總負債達到了3億元。2024年一季度中文在線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都虧損了6000多萬。

這篇報道還提到,楓葉互動總資產4.2億,其中流動資產僅爲0.3億;總負債3.06億,其中流動負債達3億,已遠超流動資產。

這種財務結構的緊張情況延續到了今年。最新的財報顯示,中文在線2025年第一季度淨虧損爲8794萬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爲6846萬元;扣非後淨虧損爲9369萬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後淨虧損爲6861萬元。

這意味着,在內容更新需求激增、用戶留存壓力上升的背景下,ReelShort面臨着典型的“高週轉、快迭代”內容生產邏輯,必須持續尋找具有爆款潛力的新劇本來源。

早在2023年短劇出海熱時,就有媒體提到,因爲海外短劇的劇組數量和人才資源有限,大多數平臺的產能速度完全跟不上觀衆的需求,這成了當時短劇出海的的痛點。當時自媒體深響觀察ReelShort、GoodShort等短劇平臺,發現其從立項到上線最理想的週期是一個半月,囿於內部人才資源緊缺,每個月上新的數量基本是在兩部左右。

而版權購買、原創開發與本地化製作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顯然與其商業模型存在衝突。在此情境下,通過複製已有爆款劇集的敘事結構並換臉翻拍,成爲一種高效且成本可控的選擇,也成爲版權風險頻發的根源。

據36氪報道,抄襲在海內外短劇行業中極其普遍,將海外爆款的短劇翻譯下來讓國內編劇照抄,或者反過來的情況都存在。以至於現在行業內爲了劇本保密,有些短劇演員進了組才知道劇本是什麼樣。

抄襲是部分企業尋求高投產比的快速解,但絕不是短劇出海長期發展的最優解。

三、從版權到精品化:短劇行業的系統性挑戰

事實上,短劇行業當前面臨的版權爭議,已不僅是個案問題,而是行業增長方式與制度滯後之間的系統性矛盾所致。

相比傳統網劇,微短劇因其篇幅短小、產量密集、更新頻率高,長期遊走在版權邊界的灰色地帶。在爆款導向的內容生產邏輯之下,原創劇本開發週期長、投入高,而通過搬運、改編甚至直接抄襲的方式則可以在短期內快速填補內容空窗。

與此同時,精品化趨勢也愈發明顯。聽花島等公司開始強調“廠牌意識”與劇本標準,從內容開發源頭提升原創能力,並希望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版權資產。類似於早年網劇由“野蠻生長”轉向“精品主導”的發展路徑,短劇也正在經歷一次系統性調適。而探索短劇精品化,以及持有IP的公司,則更容易被抄襲困擾。

在今年7月2日,“聽花島”就在官方公衆號上發佈“關於精品短劇《家裡家外》被抄襲的公開聲明”,指出在快手、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多平臺上線播出的《歪出一片煙火人間》在內容的情節串聯、順序安排、分鏡設計、鏡頭語言、畫面銜接、臺詞等方面與《家裡家外》高度相似,並附上多組對比截圖。

近年來,短劇IP價值也逐漸受到市場與監管機構重視。此前,哇唧唧哇短劇版《偷偷藏不住》與晉江文學城之間的糾紛,同樣反映出IP歸屬與授權邊界模糊所帶來的法律風險。最終司法環節的介入,促使行業開始更加註重版權確權與許可流程的規範化。

頻繁的短劇版權糾紛,引來了有關部門和行業性的規範需求。在2024年7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微短劇版權保護倡議書》,抖音、快手、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嗶哩嗶哩等主流平臺陸續響應,建立投訴渠道,提出整治搬運、抄襲、翻拍等行爲的具體機制。這表明短劇行業正在嘗試從爆款邏輯向標準機制過渡。

在今年4月,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表示,在接下來組織開展的“劍網2025”專項行動中,將規範微短劇版權秩序作爲重點任務,指導各級版權執法部門查辦網絡視聽領域大案要案。

在很長一段時間,建立更加嚴格且及時的行業反盜版機制,將會是短劇行業的一個重要命題。但隨着短劇出海進程加快,又將這一問題進一步外溢。

聽花島在聲明中提到,公司每月都要發出多封律師函,但由於維權機制低效,成效甚微。“跨國維權”尤其困難,不僅在於法律體系差異,還包括對方公司往往設立在海外,身份查證與證據獲取都存在法律障礙。更嚴重的是,一些抄襲方已具有較強話語權與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削弱了中小內容創作者的談判能力。

《法治週末》的一篇稿件認爲,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壁壘、內容合規的文化差異、數據跨境流動的規制衝突,構成了制約當下短劇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三大瓶頸。面對複雜多變的法律環境,構建系統性的規制框架已成爲短劇行業存續的必然選擇。短劇出海的法治化進程,實際上是中國文化產品從“流量擴張”向“規則輸出”轉變的歷程。

短劇若要走向精品化與品牌化,必須構建“內容創作—版權確權—IP運營—衍生變現”的完整價值鏈。而當前頻發的版權爭議,正是這一鏈條最脆弱環節的表現。

短劇出海更是可以放在更加宏觀的文化視角上來理解,在最近一段時間,短劇出海被主流媒體頻頻報道,比如央視網的一篇報道,就認爲短劇出海映射出中美在文化產業合作上的活力,短劇合作則是有望打開中美文化產業合作的新空間。

ReelShort捲入的版權風波,不只是一個平臺與兩個公司之間的法律紛爭,而是整個短劇行業發展模式的一面鏡子。內容創作、平臺擴張、市場出海之間的張力,正在催促行業重新思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這一事件也爲行業提了個醒,短劇的下一階段不是誰能生產更多內容、製造更快爆款,而是行業能否構建起明確的版權機制與治理體系。在全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抄襲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中國短劇整體信譽與長期成長的核心風險。

聽花島在聲明中寫道:“如果行業頭部平臺都悍然抄襲,那麼短劇出海的第一步,不是文化出海,而是官司出海。”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受損的不僅是被侵權的中小創作者,更是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全球話語權。

未來的短劇競爭,不僅在創意、製作與流量,更在機制、規範與秩序。唯有如此,短劇才能從爆款模式真正走向可持續、可複製的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