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擔心兩融,券商如何應對?一線調查:兩融風險整體可控,維保比例在高位

財聯社4月7日訊(記者 王晨 林堅)週一開盤,受特朗普關稅引發的全球貿易衝突擔憂加劇影響,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記者採訪發現,券商正在積極行動,採取多種措施應對極端行情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力求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維護投資者利益。

一是券商普遍向客戶提示兩融等槓桿風險,重點關注接近平倉客戶,整體來看兩融風險整體可控,主要受益於上漲行情擔保物市值提升,兩融維保比例低於去年大跌水平。

二是目前存量雪球基本是已敲入未敲出的雪球,不會出現類似2024年2月觸發敲入產生大幅減倉的風險,此外DMA總規模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有限,DMA策略中小微盤持倉規模明顯低於去年2月。

三是券商強化客戶情緒穩定工作,加緊直播等的行情解讀與研判,引導理性關注。

針對當前市場,券商普遍建議投資者保持審慎,關注政策面信號與“防禦+安全”主線配置,待市場企穩後再擇機佈局。中信建投、中金等機構提示,關稅變數、美聯儲政策及內需刺激力度將是未來關鍵變量。

兩融風險管控成重點

面對市場波動,國內券商迅速啓動應急預案。記者從多家券商處獲悉,兩融業務的風險管控成爲當前工作核心。

多家券商動態監測高風險客戶,“今日兩融賬戶中接近平倉線的客戶數量有所增加。”某券商相關人員透露。不過,目前尚未出現大規模追保壓力,“得益於過去幾周持續要求客戶追加保證金,整體風險可控。”

過往幾周,考慮到境外風險不斷加大,券商已持續提示客戶增加保證金,以此防範潛在的流動性風險。這一提前佈局有效緩衝了市場波動對槓桿交易的衝擊。據悉,部分券商已對槓桿率較高的客戶採取“一對一”溝通,建議其主動降倉或補充擔保品。

受益於過去一段時間上漲,擔保物市值提升,兩融維保比例在高位。截至上週四收盤,兩融維保比例爲261%,距離強平仍有較大距離。對比來看,2024年1月26日市場大跌前,兩融維保比例爲243%,2月5日到市場最低點兩融維保比例爲222%。經草根調研情況反饋,即使在當時最差的市場環境下,仍未有大規模強平,僅出現小範圍強平風險。

存量雪球產品的風險同樣備受關注。記者從券商瞭解到,目前市場上存續的雪球產品多爲“已敲入未敲出”狀態,即產品已觸發最低收益條件但尚未達到終止條件。這類產品在指數下跌時,Delta值(對衝比例)變動範圍僅爲0.1~0.2,持倉調整對市場的衝擊遠小於去年2月的集中敲入事件。

同時,DMA總規模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有限。去年以來監管要求槓桿不超2倍,限制新增規模,目前DMA總規模約400~800億,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有限。而且受益於過往市場高流動性,目前DMA策略中小微盤持倉規模明顯低於去年2月。

強化穩定投資者情緒,引導理性關注

在極端行情下,投資者情緒極易受到影響,恐慌、焦慮等情緒可能導致不理性的投資決策。除硬性風控措施外,券商正通過多種渠道安撫投資者情緒,避免恐慌性拋售蔓延。

包括西部、廣發、興業、長江衆多券商加更直播與圖文,邀請行業專家、資深分析師對行情進行解讀與研判。在直播中,常見專業人士解析當前盤面波動,分析當前市場波動的原因,對未來市場進行合理研判,引導投資者理性關注此次行情變化。

針對高風險偏好客戶,有券商通過專業的服務人員一對一提示風險。

券商建議謹慎建倉補倉,等待政策明朗化

針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情,券商建議投資者謹慎建倉補倉,在市場尚未正式企穩、美國政策端未發生重大轉變之前,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下行風險。此時盲目入場可能會讓投資者暴露在高風險之下,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券商建議投資者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等待市場出現明確的企穩信號,如指數連續多日穩定上漲、成交量逐步放大等,或者美國政策端出現有利於全球貿易局勢緩和的重大轉變,再考慮建倉補倉。在等待過程中,投資者可以對現有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優化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中信建投提出,4月9日之前關稅是否還有變數、目前稅率是累計還是額外加徵、激進關稅舉措與減稅政策的關係、美股波動是否會使特朗普調整關稅執行節奏等問題都有待觀察。中金公司認爲,美聯儲政策、貿易伙伴反制、內需刺激力度是未來關注重點。

中泰證券建議投資策略關注“高低切換”,維持“防禦類”和“安全類”兩條主線。“防禦類”包括債券、紅利類資產(公用事業);“安全類”涵蓋黃金、有色、電力設備、核電產業鏈、軍工等。開源證券也指出,4月紅利階段性佔優,可採用“紅利+質量+成長”的優化思路,同時關注黃金,後續再關注“科技+消費”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