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網路詐騙橫行 北市控數發部「這舉動」偏袒社羣平臺業者妨礙裁罰

詐騙橫行,北市府要求社羣平臺業者提供詐騙廣告內含的通訊軟體帳號提供警方,業者卻置之不理,經市府函報數發部裁罰,北市官員指控說,數發部卻要求北市府自行過濾,再送來審查裁罰,過分偏袒業者,架空業者法定義務。基層員警哀嘆,數發部何時能聽基層聲音?

北市府爲防制民衆點擊詐騙廣告後,加入詐騙集團的通訊軟體進而被害,「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明文規定業者應該將廣告內含的通訊軟體帳號提供警方,北市府從5月起,每日發送公文要求業者提供資料,但業者完全置之不理。

官員指出,在北市府要求數發部裁罰後,數發部竟然認定點擊後轉跳加入通訊軟體畫面的連結,不算是通訊軟體帳號,要求北市府應該自行過濾哪些廣告內有通訊軟體帳號,數發部才能審查並處罰。

官員表示,就是因爲業者資訊能力及資源皆較豐富,法規纔要求業者應整理過濾資料,並提出警方作爲規畫防詐政策的依據,如果警方已經自行整理哪些廣告有通訊軟體帳號,那也沒有再要求業者提出的必要,數發部這樣的解釋,不免令人質疑有架空業者法定義務,過分偏袒業者之虞。

基層員警坦言,站在打詐第一線,幾乎每天都爲打詐疲於奔命,國家打詐不能像打地鼠一樣,「東邊打,西邊冒」,須溯源治本。

基層員警直言,警方長期都在處理「詐騙後端」,如果前端沒有控制好,後端只是無止盡的亡羊補牢,每天追車手、安撫被害人,但法院量刑大多隻有一年左右,根本無法嚇阻;境外門號在臺無記名漫遊,追到最後也斷線。

員警說,像ATM提款缺乏雙重驗證,車手人手一張卡就能提領,面部遮蔽警示系統也是慢半拍;第三方支付與虛擬帳戶更缺乏與實體帳戶的聯防警示,錢一旦轉出很難即時凍結。結果是平臺廣告繼續投放,金融、電信、網路等環節漏洞依舊存在,基層只能疲於奔命收拾殘局。

「國家要打詐,不是靠統計數字漂漂亮亮,而是要真正補上制度破口、聽見基層的聲音。」一名警員說,詐騙廣告未即時下架,就可能造成上千萬財產損失、基層員警疲於奔命。既然社羣平臺收取廣告投放費,就更應落實源頭管理,一旦接獲通報,更應立即全數下架,否則只會讓詐騙廣告持續危害民衆。

北市截至今年8月底止,詐騙廣告仍以Meta平臺爲大宗,財損20億9千萬元。記者餘承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