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雙城論壇爲何延期 我方嚴審:動物交換防疫卡關、不能提觀光

▲臺北市長蔣萬安2023年率隊訪中國大陸上海市參加雙城論壇,與上海市長龔正(左)見面。(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記者任以芳/北京-臺北報導

原訂於9月舉行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北市府今(22)日宣佈確定延期,待相關行政程序完備後再舉辦,並且強調「辦得早不如辦得好」,陸委會也說很意外,今天都要發證。但知情人士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透露,這次安排「動物園合作計劃」,受限臺灣海關、防疫流程大卡關,還有陸委會說各部會針對MOU初步達成共識,也和實際情況有出入,很多流程手續根本還沒走完。今年今年參訪還有上海國際旅遊節和光影節,也被陸委會私下再三叮囑「不準提兩岸觀光」,祭出一堆「眉角」要求遵守,讓北市府有苦難言,只能延期等所有手續辦妥再出發。

本屆雙城論壇原規劃於9月下旬於上海舉行「雙城論壇」,北市府今天22日宣佈暫緩延期,理由是「辦得早不如辦得好」,藍營議質疑中央在MOU(備忘錄)的核準上刁難,並控陸委會遲不覈定行程。陸委會發言人樑文傑稍早表示,他們也很意外,還稱上週五各部會針對MOU初步達成共識,移民署今天準備要發證,讓全團可以出發,「什麼原因臨時決定暫停,我們也不是很清楚。」

▲北市動物園與上海簽署合作備忘錄,「黑腳企鵝換小貓熊」,臺灣的防疫程序還沒過關。(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到底這次雙城論壇爲何延期?知情人士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透露,「陸委會還有各部會有太多『眉角』要遵守,光是『動物園合作計劃』,小熊貓與小企鵝涉及防疫與海關,臺灣防疫、海關等相關部門也是卡關重重,還有MOU一些細節也沒確認,甚至還被要求一堆『不能講』的議題,比如觀光,北市府寧願把所有事件順好再出發,也不願被被扣帽子。」

知情人士進一步說,這次雙城論壇兩大主軸,一是主論壇與臺北、上海市長會面外;二是實際展示象徵兩市合作成果,也就是「動物園合作計劃」。

象徵兩市合作成果「動物園合作計劃」是這次重點之一,根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第15屆雙城論壇,雙方簽署「臺北市立動物園與上海動物園小貓熊物種交流及保育合作備忘錄」及「臺北市與上海市推動智慧醫療合作備忘錄」,經過一年,總算實現兩市交流成果,希望臺灣黑腳企鵝交換上海動物園小貓熊,以動物交換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知情人士表示,上海方面早就安排好兩隻小熊貓出境各項防疫,只等着臺灣這邊通關檢疫前往臺北市立動物園,北市府也準備挑選好赴上海的臺灣黑腳小企鵝,雙方動物園也拍攝宣傳影片、佈置場地,近期經過溝通,就連黑腳企鵝的名字都已取好,等着這次雙城論壇公佈。

「沒想到,臺灣這邊防疫卡關,流程根本走不完,無法理解這些都不涉及敏感政治的友善交流。」知情人士說,相關動物交流仍因行政程序卡關,即使陸委會說各部會有批准,實際上涉及檢疫、防疫與海關作業,整個流程申請爲何緩慢,導致目前動物仍無法順利移動。

▲上海副市長華源去年來臺北出席雙城論壇,釋出希望「上海團」來臺,最終我方沒接住善意 。(圖/記者任以芳攝)

知情人士說,恰巧上海現在九月份正在舉行國際旅遊節以及光影節,安排看光影秀,搭乘遊船分享蘇州河水治理,明顯感受大陸方面的安排都是希望呈現上海的城市風貌,另一方面也讓北市府代表團與隨團臺灣媒體更直觀體會兩岸城市治理與文旅推廣成果。

不過,知情人士指出,「這個行程陸委會也很有意見,再三提醒北市府『不得提及觀光議題、不準講上海團來臺』,導致部分行程難以公開,只能可以看、不能講的窘境。」

北市府「爲了辦得好,而非爲了辦而辦。」也盡力去「滿足」陸委會要求,知情人士說,「這些都不涉及敏感政治,完全是民生與教育層面的友善交流,如果陸委會認可,爲何最終不順利,北市府真的很辛苦。」

知情也人士也表示,「北市府與上海都很重視成果展示,尤其是『雙城動物園合作計劃』,想要回應外界質疑MOU落實度不高的問題,如果這些設計好的成果,如果無法在現場實現與公佈,就很容易被批評又是走『過場』,變成爲空談。蔣萬安市長不想這樣,北市府團隊的努力也不想落空。」

知情人士指出,最終北市府強調「辦得早不如辦得好」,在兩岸關係緊張情勢下,以「穩健周延」爲原則。爲避免被指控「爲辦而辦」、或簽署內容無法兌現,最終決定將論壇延期,待所有行政流程確實完成、交流內容獲得確認後,再啓程參訪。

據悉,目前臺北與上海仍持續保持溝通,雙方均希望能在年內完成本屆論壇,預料最快可能延過去時間12月舉行,重回過往論壇舉辦時間的節奏。北市府今也表示,將持續釐清相關行政流程,加速推動與上海方面已達共識的交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