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否認入局外賣混戰,不自建運力應如何破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今年夏天,即時零售市場戰火重燃,三大平臺美團、淘寶閃購(餓了麼)和京東外賣火力全開。

而在這片硝煙瀰漫的戰場之外,抖音以“隨心團”悄然入局,支持有團購到家配送需求的商家做增量經營,以差異化路徑分食外賣市場。

對此,抖音方面告訴記者,抖音生活服務聚焦在到店業務上,沒有自建外賣的打算。

然而,面對配送短板、用戶心智培養等挑戰,抖音能否真正撼動上述“三巨頭”的統治地位?這場外賣大戰的終局,或許纔剛剛拉開序幕。

以“隨心團”切入外賣

抖音的外賣業務歷經多次調整,最終選擇以“隨心團”爲突破口。

7月18日,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抖音生活服務上線‘隨心團’業務,是爲了支持有團購到家配送需求的商家做增量經營,並滿足消費者多場景多元化餐飲消費需求。”

據悉,接入“隨心團”的商家,原本就已經在抖音生活服務開展了成熟經營。商家在原有的直播、短視頻、貨架經營中,可按實際需求上架“可到店可配送”的隨心團商品。“隨心團”產品標識出現在商家POI頁面、團購商品詳情頁、購後覈銷頁等場景。

近期,抖音生活服務發佈公告稱,自6月30日起,商家入駐“隨心團”業務從自主申請變爲定向邀請,准入核心是“品質商戶”,且明確將“品質商戶”作爲準入核心。

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指出,抖音生活服務“隨心團”入駐以優質連鎖品牌爲主,並向更多品質商戶開啓定向邀請機制。

“整體基於商家團購可到家配送履約服務進行考量,在可到店消費的基礎上,對可支持配送服務的商家履約體驗和用戶反饋進行綜合評判,以保障平臺消費者權益。”其表示。

對於品質商戶的篩選標準,該負責人指出,“平臺將結合商戶在抖音生活服務開展到店團購業務的經營表現,包括但不限於銷量表現、履約體驗、品牌力等綜合維度判斷。在商家實體線下門店維度下,不符合平臺規則的門店無法開通‘隨心團’,包括但不限於出現資質違規、無堂食、疑似停業、履約表現差等違規情形。”

對於抖音的外賣戰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抖音外賣從“跑馬圈地”轉向“品質商戶定向邀請”,聚焦連鎖品牌可提升履約效率與用戶體驗,同時強化內容生態的“種草-消費”閉環。

在他看來,這一調整也是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更注重服務質量和品牌背書。

准入門檻從低到高

記者注意到,抖音對於外賣業務探索由來已久。

早在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業務獨立成爲一級部門時,同年7月便內測了“心動外賣”,然而不久後業務暫停內測,相關小程序也悄然下架。

2022年5月,抖音外賣業務正式提上日程,消費者可通過直播間領券下單,商家藉助第三方快遞提供配送服務。同年8月,抖音與餓了麼達成合作,共同探索外賣到家服務;12月5日,順豐同城、達達、閃送三家同城即時配送平臺也相繼宣佈與抖音生活服務達成“團購配送”合作。

不過,早期抖音外賣採用低門檻策略,導致平臺商家質量參差不齊,用戶留存率成爲一大難題。

市場消息稱,2023年,抖音外賣業務全年GMV目標從1000億元大幅下調到50億元。

面對這一困境,2024年抖音外賣業務開啓了多次重大調整。4月,從本地生活業務調整至電商業務;6月,團購配送業務轉移至抖店到家外賣平臺,同時抖音小時達上線外賣專區;8月,又重新迴歸本地生活板塊;10月,正式將原團購配送業務升級爲“隨心團”業務。

記者獲悉,“隨心團”業務自去年末試運行以來,主要面向連鎖品牌商家,廣泛覆蓋飲品、西式快餐、麪包甜點、正餐中餐等多個類目。

今年以來,針對“隨心團”餐飲外賣覈銷部分,平臺將給予商家全年100%返傭,並推出一系列專屬補貼措施。

與此同時,抖音對入駐商家的要求愈發規範。5月21日,抖音宣佈清退存量外賣小程序,商家必須入駐“隨心團”才能繼續經營。近期“隨心團”進一步提高商家准入門檻,亦是爲了嚴控“品質”。

記者打開抖音APP搜索“隨心團”發現,當前北京區域入駐商家以連鎖品牌爲主,入駐商家包括必勝客、華萊士、塔斯汀、達美樂、麥當勞、味多美、蜜雪冰城、茶百道等。

抖音外賣勝率幾何?

與美團、淘寶閃購(餓了麼)、京東外賣相比,抖音外賣商業模式差異何在?

陳禮騰認爲,抖音“隨心團”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內容驅動的即時消費需求與“一品雙銷”模式(到店+配送)。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流量入口精準觸達用戶,結合頭部品牌的信任背書,形成“流量-轉化-復購”閉環。

“與傳統外賣平臺相比,該模式形成內容場景化,利用探店、直播等內容激發衝動消費,而非單純依賴搜索和品類分類;此外,通過流量反哺,商家標籤頁強化品牌識別度,提高復購率。”他告訴記者。

但在受訪人士看來,其可持續性仍需突破履約效率瓶頸和用戶心智培養。

首先,在配送環節,與美團、京東自建配送不同,抖音主要依賴順豐、蜂鳥和達達等第三方配送商,並允許有自配送能力的商家自行配送。

不過,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抖音生活服務聚焦在到店業務上,沒有自建外賣的打算,亦無自建外賣運力的計劃。”

其次,作爲內容平臺,抖音的交易屬性相對較弱,用戶心智的培養還需要時間。用戶在抖音上更多地是進行內容消費,對於外賣購買的習慣尚未完全養成。

對此,陳禮騰建議,抖音外賣應聚焦“內容+品質”雙引擎,強化連鎖品牌與內容創作者的協同;長期投入履約能力建設,兼顧第三方合作服務體驗。

當前外賣行業呈現多強競爭格局,抖音外賣勝率有多大?

“這主要取決於,抖音能否在內容流量與履約效率間找到平衡點。”陳禮騰對記者表示。

短期來看,他認爲,抖音的差異化打法可能搶佔部分中高端市場;但中長期若無法解決配送短板,仍將受限於美團、餓了麼的規模化優勢。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抖音能否後來居上?答案或許就藏在它對“內容+服務”模式的持續探索中。

可以肯定的是,外賣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被重新定義,而這一切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