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企業IPO迎受理潮,北交所成“集結地”
南方財經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今年以來,東莞企業IPO受理迎來爆發式增長。上半年,滬深北交易所獲受理的IPO東莞企業數量達到11家,其中在審企業爲8家。僅6月獲受理IPO達5家,佔比近五成。港股方面,今年東陽光藥二次遞表港交所,計劃以“介紹上市”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東莞資本市場日趨多元化。
南方財經記者梳理髮現,與往年相比,北交所成爲今年東莞企業密集上市的主陣地。今年以來,匯興智造、華匯智能、東實環境、邦澤創科、騰信精密、天健新材和高義包裝等7家東莞企業先後衝擊北交所IPO,佔比超六成。除匯興智造在今年2月終止IPO外,6家企業均已進入審覈流程,審覈重點聚焦企業創新性與業績可持續性。
有投行人士認爲,今年監管部門頻頻發聲,提高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IPO市場逐步回暖,爲東莞科技型中小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提供更爲有力機遇。從過往多年情況來看,IPO受理數量在6月份大增是一大常態,因IPO財務數據有效期爲6個月,所以6月爲IPO傳統申報高峰。當下北交所上市熱情高漲,IPO後備力量充足,市值效應和流動性較好,在此背景下,不少東莞擬上市企業將北交所視爲目標上市板塊,未來隨着專精特新企業加速對接資本市場,“東莞板塊”朋友圈將持續擴容。
北交所板塊成今年主力軍
一直以來,上市公司是企業中的佼佼者,上市公司數量多少既是地方經濟實力的硬指標,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滬深北交易所合計受理了177宗IPO,其中,有115家企業IPO擬衝擊北交所,佔比超六成。而從IPO受理企業所在城市來看,在今年6月IPO受理潮中,東莞在北交所IPO受理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四。
業內人士分析,6月受理量激增是政策週期與市場規律共振的結果。此前北交所沉澱項目較多,疊加原有從主板及科創板、創業板撤材料企業上半年轉向北交所市場,致使北交所申報受理企業數量大幅增加。
近年來,“東莞板塊”在資本市場之所以亮點頻頻,這與其背後雄厚的企業後備力量密不可分。
作爲全國中小企業重要聚集地,截至2024年末,東莞已培育形成184萬戶市場主體、22萬家工業企業、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36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4家上市企業、3家營收千億級企業等組成的優質企業梯隊。
同時,近年東莞持續實施企業上市“鯤鵬計劃”,賦能科創制造強市建設,助力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東莞板塊”逐漸由大向強。
從數量來看,截至2024年底,東莞A股上市公司數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後備上市企業擴至347家。數據顯示,東莞A股上市公司2024年的總數量、總市值與2020年相比分別增長72.2%和41.9%。在目前東莞上市企業羣體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2家。
從行業分佈來看,今年上半年獲受理的東莞6家北交所IPO申報企業中,製造業的申報數量靠前。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細分領域行業的佔比較高。一方面凸顯出東莞強大的製造業實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對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
除了境內IPO業務有所回暖,港股業務今年來持續火爆,像天域半導體、東陽光藥等紛紛赴港股上市,東莞資本市場多元化趨勢更盛。
6月11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東陽光藥再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請,計劃以“介紹上市”方式在香港主板上市。這是該公司繼2024年11月首次遞表失效後的第二次闖關,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
與常規IPO不同,“介紹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融資。根據上市申請,東陽光藥此舉的核心目標在於整合兩大醫藥資產。東陽光藥通過與控股股東東陽光換股,將港股上市平臺東陽光長江藥業私有化,並納入並表體系;同時,通過整合集團原A股、港股分拆的醫藥資源,形成聚焦感染、慢病及腫瘤治療的單一港股主體。
近期也有創投機構高管對記者稱,當下北交所、港股上市熱情高漲,IPO後備力量充足,隨着各個細分賽道的東莞優質企業加速上市步伐,未來東莞將有越來越多“硬科技”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借力資本市場,參與到全球競爭當中。
通關密碼:關注企業創新指標
作爲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陣地,4年前,北交所的設立並開市,進一步拓寬了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上市路徑,爲處於“更早、更小、更新”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提供了通道。
2024年,北交所進一步明確IPO“創新性”指標,對是否符合板塊定位嚴格把關。其中,創新性量化指標包括:研發強度較高,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者研發投入金額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等。
南方財經記者梳理髮現,近期IPO申請獲受理的企業以及成功過會的企業均注重創新投入和研發。
在北交所板塊,漢維科技、力王股份等兩家東莞企業已在該板塊成功上市。這兩家企業多年來專注深耕主業,已經成爲某一細分市場或領域的“領頭羊”,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如作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漢維科技在2022年12月成爲東莞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環保助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成爲我國環保硬脂酸鹽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今年以來,匯興智造、華匯智能、東實環境、邦澤創科、騰信精密、天健新材和高義包裝等7家東莞企業先後衝擊北交所IPO,除匯興智造外,其餘6家企業均已進入審覈流程。
本輪衝刺北交所IPO的東莞企業均在細分行業佔有一席之地,是東莞“小而美”代表性企業,與北交所定位契合。
比如,天健新材專業從事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子公司東莞市奧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該公司產品在新能源汽車、3C電子、智能家居、充電樁/槍及儲能等多個下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拓展至半導體市場等中高端領域業務,客戶包括比亞迪、小米和欣旺達等;邦澤創科聚焦創新型辦公電器和家用電器產品,是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客戶包括亞馬遜、沃爾瑪等。
南方財經記者注意到,儘管北交所上市門檻、審覈尺度未發生變化,但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競爭優勢等正成爲北交所IPO企業的“必答題”,也是北交所問詢重點。
如在華匯智能首輪問詢函中,被問及核心技術來源與競爭優勢,生產經營合規性等問題,要求該公司說明製漿機產品毛利率較低的情況是否會持續。東實環境在首輪問詢函中,被問及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拓展空間,並被要求補充說明該公司創新特徵。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IPO市場進入新一輪政策週期,下半年將延續量穩質升趨勢,企業應把握機遇,助力優質擬上市科技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實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