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攜手東捷亮相 SEMICON 聚焦 AI 與 SiC 先進製程搶單
東臺攜手東捷展出晶圓研磨機、刨平機等多款高階設備,全力搶單。東臺提供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迎來高速成長期,工具機大廠東臺(4526)精機10日攜手策略夥伴東捷(8064)科技,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展出晶圓研磨機、刨平機等多款高階設備,全力搶單。
東臺集團董事長嚴瑞雄表示,東臺包含PCB及半導體設備在內的電子事業羣,到今年上半年佔整體營收的比重已達30%,其中,PCB約佔電子事業羣營收的90%最多、半導體設備僅佔約5%,預估三年內半導體設備的比重可拉昇至30%。
嚴瑞雄也透露,AI熱潮帶動伺服板業對PCB鑽孔機新需求,東臺PCB鑽孔機目前出貨滿載,連同工具機,在手訂單約30億元,訂單能見度3到4個月;而今年PCB除了泰國市場之外,國內接單也明顯增溫,主要受惠非紅供應鏈的需求增加。
東臺與東捷此次參展,聚焦「晶圓加工」與「先進封裝」兩大領域,透過「雙軸轉型」戰略,展示在海外深耕與科技升級上的成果,以迴應市場對高精度、高效率設備的迫切需求。
嚴瑞雄表示,此次於展會中展示晶圓研磨機,並同步呈現多站式研磨機、刨平機及延性研磨機等完整產品線,展現公司在晶圓加工與先進封裝平坦化技術的深厚佈局。
特別是延性研磨機,採用奈米級微量移除最新技術,可顯著降低傳統研磨造成的損傷層,並將多段晶圓研磨工序整合爲單一道製程,是晶圓減薄與封裝前製程的創新解決方案。
刨平機則已成功導入先進封裝產線,應用於複合材料平坦化並具備穩定量產實績。這些設備可協助客戶提升良率、縮短製程週期並降低成本,體現東臺爲市場創造整體價值的能力。
東臺指出,碳化矽在AI伺服器的高功率封裝散熱已成爲新焦點,並延伸至GPU/記憶體堆疊(如CoWoS、HBM)、高效能資料中心、AR智慧眼鏡鏡片與高階3D IC散熱載板等領域。
憑藉其高熱導率與機械強度,SiC正從功率元件材料走向先進封裝、異質整合與次世代運算平臺的核心支撐材料。
東臺此次展出的晶圓研磨機、多站式研磨機、刨平機與延性研磨機,能協助客戶在SiC基板與先進封裝加工中提升良率與可靠度,其中延性研磨機有效降低損傷層,刨平機已具量產實績,整體產品線可縮短製程週期並降低成本,爲市場帶來完整且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
東臺轉投資的東捷亦連袂參展,雙方分別於展場一樓與四樓設有攤位,各自展示在晶圓加工與先進封裝領域的成果。東臺聚焦晶圓加工與前段製程設備,東捷則專注於FOPLP封裝技術相關設備,並透過雷射加工與自動化整合,提供涵蓋多個關鍵環節的製程方案。
FOPLP已進入量產階段,國際大廠採用的案例顯示此技術具備長期市場潛力,成爲AI與高效能運算時代中,不可或缺的先進封裝路徑。
嚴瑞雄強調,東臺與東捷結合雙方在晶圓前段加工與後段封裝製程的專業優勢,形成互補的半導體設備生態鏈。此次攜手不僅限於產品合作,更代表雙方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下,長期迴應市場對高精度與高整合度設備需求的共同承諾。
展望未來,AI與高效能運算將推升先進封裝需求持續成長。嚴瑞雄說,公司將以晶圓研磨與延性加工等核心技術爲基礎,深化前段製程佈局;同時與東捷在FOPLP領域保持長期策略協作,透過技術整合與市場協同,推動臺灣設備業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更具影響力的角色。
東臺精機成立於1969年,爲全球知名工具機制造商,致力於提供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產品涵蓋航太、汽車、醫療及電子產業,並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左起依序爲東臺副總經理嚴璐、東臺集團董事長嚴瑞雄、東捷科技總經理陳贊仁。東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