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最高補助7萬 醫提醒「3類女性」越早做越好
▲醫師提醒,3大族羣應特別留意生育保存的時機。(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國健署今年9月起推出「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針對因乳癌、血癌等重大疾病治療可能造成生育功能下降或喪失的患者,經專業評估後,女性可申請凍卵補助最高7萬元。對此,醫師也呼籲,「癌友與重大疾病患者」、「遺傳性疾病或卵巢功能異常女性」、「高壓職場族或晚婚女性」應特別留意生育保存的時機。
生殖醫學醫師沈孟勳指出,根據2011與2015年國際生殖醫學期刊研究,若女性在35歲前凍卵,未來使用冷凍卵子受孕的成功率明顯高於40歲纔開始試管的族羣,且整體療程費用更低。
沈孟勳說,35歲前的卵子品質與數量最佳,平均可取得10至15顆成熟卵,未來受精與着牀成功率達60%~70%,若超過40歲,平均僅能取得5至8顆卵子,且因高齡卵子品質會比較差,成功率可能降到33%以下,且凍卵的成本與時間其實會隨年齡成倍上升,越早規劃越省、成功率也越高。
過去隨着晚婚與少子化趨勢加劇,越來越多女性延後生育年齡,卵子數量與品質在35歲後逐漸衰退,尤其38歲後更是陡坡下降,過去大家覺得凍卵病友才需要,其實這是錯誤觀念。
沈孟勳強調,以下3大族羣應特別留意生育保存的時機:
1.癌友與重大疾病患者:如乳癌、淋巴癌患者,在化療或放療前應諮詢醫師進行凍卵。
2.遺傳性疾病或卵巢功能異常女性:包含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早衰、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等族羣,卵巢老化速度往往較快。
3.高壓職場族或晚婚女性:長期熬夜、壓力大、飲食不均,容易導致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下降,生育力提早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