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在人民大會堂表態後,特朗普知道:臺海方向,再不佈局就晚了

近期臺海暗流涌動,美國一直在逼着日韓、澳大利亞在臺灣問題上表態,就是一旦臺海發生戰爭,會不會幫美國?島內賴清德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大罷免首輪失敗後,賴清德計劃要在8月份徹底打敗國民黨和民衆黨,聯合日本力量在島內爲所欲爲。

美國和臺灣如此不老實,中國大陸也不甘示弱。

6月2日,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對着臺下百國代表,擲地有聲地說了句:“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任何人都不要妄想分裂中國的領土,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都將引火燒身。”

這透露出兩個信號,一是做好統一的準備,二是大陸有打敗敵人的武裝能力。

最近解放軍東部戰區剛完成爲期兩週的海空聯合演訓,航母編隊繞臺航行、殲-20隱身戰機掛彈升空、東風導彈部隊進入戰備值班,這些畫面可不是演着玩的。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模擬推演過:如果大陸發起統一行動,就算美軍航母戰鬥羣全壓過來,也可能被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鎖死”在2000公里外,F-35戰機敢靠近臺海,就得先問問解放軍的鷹擊-21艦載高超音速導彈答不答應。

美國的“干涉”成本,早就漲到“賠本賺吆喝”的地步了。

過去幾年,美國對臺軍售從“F-16”變成“不對稱戰力”,賣的都是些二手老舊裝備,單價卻從幾千萬漲到幾億。

臺灣買來的“佩洛西竄臺後”那批導彈,還沒拆封就被大陸划進了“打擊範圍”。

美國智庫算過一筆賬:如果介入臺海,美軍可能損失2-3艘航母、400-900架戰機,直接經濟損失超2萬億美元,這相當於美國2023年軍費的一半。

現在全球80%的國家都明確支持“一箇中國”,美國就算想拉幫結派,也只能找日本、澳大利亞這幾個“鐵桿”,其他國家要麼裝聾作啞,要麼直接說“不”。

有消息人士透露,董軍表態當天,特朗普團隊緊急召開內部會議,有人翻出2016年他競選時說“一中政策可以談”的舊賬,直搖頭:“那時候咱們還能拿臺灣當牌打,現在人家連‘談’的耐心都沒了。”

說白了,美國也沒有把握在印太方面單獨應對解放軍並取得勝利,他必須要分散作戰壓力,日韓就是他們佈置在亞太依舊的戰力分壓區,也是時候拿出來了。

特朗普的“焦慮”,本質是美國霸權的“力不從心”。特朗普當年靠“美國優先”上臺,但現在美國的“優先”越來越難維持了。國內通脹高企、紅藍對立加劇、製造業外流,他就算重返白宮,手裡也沒多少能和中國“硬剛”的牌。

中國早就不是20年前的中國了,經濟總量全球第二,工業產值佔全球30%,航天、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樣樣領跑。

以前美國打伊拉克,舉全國之力搞個小國;現在中國在自己家門口‘種菜’,美國連靠近都不敢。

到了這種時候,特朗普自然明白,臺海佈局如果再不佈局,一切都完了。

從7月份開始,美國就小動作不斷,看着似乎和臺海關係不大,但其實一旦隱患爆發,這種種利害將直指臺海。

第一就是日本將中東軍隊調離,據美國《星條旗報》在8月4日的報道,五角大樓已經從敘利亞和伊拉克撤離3個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名錶面上是打擊伊斯蘭國武裝組織,實際上幹什麼不知道,將他們撤離不是因爲中東不重要,而是要將重點放在亞太地區。

第二就是美國在積極的準備導彈,據說這筆單子價值35億美元,根據特朗普最近要和普京見面的消息,估計是要談判停火,這筆導彈應該不是給烏克蘭的。

最後就是特朗普計劃結束俄烏戰爭,甚至決定和普京面談。

這些年不僅是俄烏陷在俄烏衝突,連歐美也無暇顧及其他,中國在此期間持續發育,特朗普2018年打的那場貿易戰,短短7年就被成功翻盤了。

特朗普也意識到亞太已經脫離掌控,甚至要帶着亞太地區推翻美國的霸權地位。

但問題就是,目前中國已經不是7年前的中國。

臺海問題也不是“美國能不能佈局”的問題,而是“美國還有沒有資格佈局”的問題,董軍這次表態,不是“警告”,是“攤牌”。

中國的中國第三艘航母下水,六代機疑似已經落地,而美國的六代機還在計劃中,美國已經失去了海上、空中優勢,就算這時候將其它地區的部署收攏轉移過來,也沒有辦法。

至於日韓,日本壓根沒有想對上中國的意思,日本2025年白皮書和以往沒什麼兩樣,韓國現任總統雖然也倒向美國,但是他清楚的知道韓國沒有能力和大陸較真,中國的導彈已經將日韓劃到了攻擊範圍內。

特朗普這時候纔想起來部署亞太,其實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