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
熱門話題
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宜考量於東岸建置有效反制猝然攻擊之能力
1. 處置
◆紅組在第四階段依照實戰導向思維,根據系統性毀壞臺灣作戰韌性的設計,主力避開臺灣西部堅固防守地區,轉而進攻花東薄弱地帶並奪取港口與機場作爲橋頭堡,實現「戰略包圍與心理壓迫」的雙重效果。
◆臺灣陸軍部署於北部及西岸的主戰兵力,在第四階段之想定狀況下,因澎湖已遭佔領,西岸地面主力被牽制在面向澎湖方向,幾乎無法轉用。
2. 發現
◆解放軍現有軍事實力已有可能在臺灣沿海周邊任何地區實施三棲突擊登陸,而臺灣東部地區地面防衛兵力遠低於西部地區,在解放軍優勢兵力包圍下,確實爲本島防衛作戰薄弱處,極易遭敵突破。
◆解放軍攻佔臺灣花東地區之後,可佔領東部地區海空基地,甚至嚴重威脅國軍戰力東遷及疏泊海空兵力之存活,亦可阻擋自東岸進入臺灣的國際援助。
3. 建議
◆政府相關部門宜針對東部地區在戰時可對外聯繫與接受外援之關鍵價值,在火力部署與人力配置上予以重視並研擬相關作爲。
◆戰時臺灣東西兩岸均爲前線,東部遭受猝然攻擊可能性大爲提高,政府宜檢討東部地區兵力結構與武器配置方式。另國軍重大演訓宜適度增加在東部實施之頻率,以熟悉東線作戰場域。(六之六,摘自《臺海防衛兵推總結報告》)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