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防衛兵推結論:臺灣東部已非屏障 戰略東遷值得檢討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發表「臺海防衛兵棋推演」總結報告。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指出,解放軍已經有能力在臺灣以東的太平洋常態部署海空兵力,過去行之多年向東部保存海空戰力的做法,值得慎重檢討。記者李人嶽/攝影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今年6月舉辦「臺海防衛兵棋推演」,今天發表總結報告。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指出,共軍「由演轉戰」發動突襲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同時,解放軍已經有能力在臺灣以東的太平洋常態部署海空兵力,過去行之多年向東部保存海空戰力的做法,值得慎重檢討。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今年6月邀集臺美日9位退役上將,舉辦「臺海防衛兵棋推演」,當時臺灣組面對共軍灰色地帶襲擾12浬領空、領海反應慢半拍,且模擬「紅方」搶攻澎湖及臺灣東岸等行動,都讓臺灣組應接不暇,引發外界關注爭論。

臺北政經學院今天公佈總結報告,黃介正表示,兵推總共歸納出6項發現,提醒政府部門應正視因應。首先,面對中共灰色地帶威脅,政府宜儘早建立應對指導原則以及相關接戰規定。

他指出,中共解放軍、海警、海上民兵等,聯合對臺澎及外離島海空域發動「灰色地帶」襲擾已有3年,政府仍欠缺相關行動處置的指導原則,國防部乃至於國軍各級部隊,針對中共對臺非戰時的灰色地帶襲擾,也缺乏明確的接戰規定或交戰規則,很容易使第一線部隊遭遇很大的迷霧與判斷壓力。

其次,共軍「由演轉戰」突襲行動之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政府相關單位應研擬因應作爲以及指導原則。黃介正說,中共海空軍、海警結合海上民兵之武裝漁船,因對臺進行「聯合戰備警巡」行之有年形成常態,造成國人習以爲常,可能導致政府忽略中共由演轉戰突襲的可能性。尤其近年我國爲因應共軍大規模爲臺軍演,經常派遣海空軍主戰兵力進行監任務,倘演習共軍趁機驟然發動攻擊,國軍可能遭受大規模戰損。

第三,面對外離島遭全面封鎖之風險,政府應嚴肅以對,並預先建立危機應變機制。根據兵推過程與結果分析,以國軍現有作戰部隊之部署及編現比,現實上難以維持「島島皆守」的軍事防衛能量。針對外離島之防衛作爲,政府及國防部除了現行「獨立固守」的原則性指導外,欠缺明確的交戰規則以及創新的遠距增援作戰思維。

此外,面對共軍可能的司法隔離或封鎖情境,政府應納入友盟因素,並且經常演練海軍及海巡的聯合應處作爲。黃介正舉例,美國組建議可從澳洲向北、沿美國亞太盟國的領海內側,向臺灣運送物資,頗有創新思維,但是我國缺乏與其他國家之間聯盟作戰之條約、聯合編組、聯合指揮、協調與作業程序以及實兵演練,恐怕在實際上難以執行。

兵推結論並指出,臺灣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宜考量於東岸建置有效反制猝然攻擊之能力;尤其國軍戰略東遷的作爲,值得再行檢討,甚至考量連結友盟,經營東遷的安全場域。

黃介正指出,解放軍現有海空軍的絕對優勢兵力,已經有能力投射、並且經常性部署於臺灣以東之西太平洋及菲律賓海,足以封控臺灣四周海空域,所以空軍東遷或海軍疏泊保存戰力的做法,若沒有友盟的幫助,我方各軍種將會相當脆弱。

他更進一步指出,解放軍現有軍事實力,已有可能在臺灣沿海周邊任何地區實施三棲突擊登陸;而臺灣東部地區地面防衛兵力遠低於西部地區,在解放軍優勢兵力包圍下,確實很容易遭敵突破。他警告,解放軍攻佔花東地區後,除了可佔領東部地區海空軍基地,甚至嚴重威脅國軍戰力東遷及疏泊海空兵力之存活,並可阻擋自東岸進入臺灣的國際援助,因此面對東部兵力薄弱的問題,有必要慎重思考。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中)、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左)、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右),出席「臺海防衛兵棋推演」總結報告發表會。記者李人嶽/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