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性T細胞 可用於癌症、移植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布朗柯(左起)、藍斯德爾與日本學者教授阪口志文共享殊榮。(路透)
2025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教授阪口志文共享殊榮,3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的奧秘,如同免疫系統中的「看守者」,避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未來可望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第一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臨牀治療。
陽明交通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斯婷表示,過去認爲免疫反應都是正面調節,也就是幫助免疫細胞活化,而阪口教授1995年找到具有調節能力的T細胞,如同爲免疫系統踩煞車,另外2位學者則是在阪口教授的研究基礎上,找到能夠調節該細胞的Foxp3基因。
陽交大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徐嘉琳指出,紅斑性狼瘡、過敏等疾病都是免疫反應過度活化造成,調節性T細胞如同「看守者」,可抑制這些免疫反應;反之,透過移除調節性T細胞,可幫助活化免疫系統,例如幫助辨識癌症細胞。
徐嘉琳指出,調節性T細胞目前尚未實際應用於臨牀治療,目前全球有非常多臨牀試驗進行中。其中一項研究發想是器官移植,希望提升調節性T細胞的功能,減緩移植患者的免疫反應,讓病人不需要持續使用抑制免疫反應藥物。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王維樂形容,3位獲獎科學家打了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因爲過去有類似的理論問世,但後來發生造假醜聞,而他們重新告訴世人的確有這羣細胞存在,可以想像過程中遭受更多挑戰。
陽交大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念榮分享,自己曾到日本大阪大學參訪,並在阪口老師的實驗空間工作1周,他散發著書生氣質,非常嚴謹也和善待人;阪口教授也時常受邀來臺參加免疫學相關活動,並和許多臺灣學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