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功臣破解調節性T細胞 免疫「保鑣」立功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布朗柯(左起)、藍斯德爾和阪口志文。(摘自諾貝爾獎官網)

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由美國科學家布朗柯、藍斯德爾以及日本大阪大學教授阪口志文獲獎,表彰3人在「周邊免疫耐受」的突破性發現。3人發現免疫系統的「保鑣」--調節性T細胞如何阻止免疫細胞攻擊人體自身,奠定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治療的核心。

布朗柯生於1961年,現擔任西雅圖系統生物研究所的資深專案經理。藍斯德爾1960年出生,現爲索諾瑪生物治療公司科學顧問。阪口1951年生於日本滋賀縣,爲大阪大學教授。3人將共享11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新臺幣3560萬元,於12月10日的典禮由瑞典國王頒發獎章。

諾貝爾委員會解釋,人類免疫系統一旦失控,便可能將自身細胞誤認爲敵人,引發自體免疫疾病,如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或克隆氏症。3人的研究破解了關鍵機制的謎底,發現免疫系統中存在一類特化細胞「調節性T細胞」,可調控其他免疫細胞的行動,防止過度反應導致身體受損。委員會主席評論以上研究,「大幅深入對免疫系統的理解,也說明爲何人類並非普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

3位獲獎者的研究跨越近30年。阪口在1995年率先提出「周邊免疫耐受」概念,並發現能抑制免疫反應的T細胞,挑戰當時主流認爲免疫耐受僅在胸腺形成的「中樞耐受」理論。阪口的研究成果最初受到質疑,但後續證實他發現的細胞羣確實能防止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器官,爲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打下基礎。

2001年,布朗柯與藍斯德爾發現關鍵基因的存在。2人發現一組名爲Foxp3的突變,讓特定小鼠品系格外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後續研究證實該基因在人體亦有對應版本,若發生突變,將導致名爲IPEX的嚴重免疫失衡症候羣。2年後,阪口進一步證實Foxp3基因負責控制調節性T細胞的發育。

NHK統計,阪口是繼2018年獲獎的京都大學教授本庶佑之後,再度榮獲生理及醫學獎的日本學者,也是日本第29位諾貝爾獎得主。(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