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機器人應用開發模式 北京發佈全球首個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
《科創板日報》3月12日訊(記者 李明明)今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北京發佈了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
“慧思開物”的應用是對基於單一場景單一任務做專項開發這一傳統機器人應用開發模式的顛覆,同時也填補了具身智能領域在通用軟件系統方面的空白,真正推動智能機器人從單一任務執行向複雜環境下的自主決策與執行能力躍升。
據悉,“慧思開物”能夠實現從任務理解到執行的全流程智能化,具備處理多場景複雜任務的泛化能力,首次實現了單個軟件系統在機械臂、輪式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多構型本體上的兼容,能夠適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和任務,爲具身智能機器人提供強大的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
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表示,具身智能在“智能化”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業亟需一個具備多本體兼容性、多場景適應性和強大泛化能力的通用智能平臺。爲了替具身智能產業補上通用軟件系統這塊重要拼圖,創新中心研發了全球首個支持多本體多場景應用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在‘慧思開物‘的支持下,優必選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把羣腦網絡(BrainNet)用於人形機器人執行整條產線的工業級任務。”
此外,熊友軍在現場發言時還表示,創新中心的開源計劃自落地以來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本體開源方面,多家合作伙伴們基於“天工”平臺面向應用場景進行二次開發,大量極具應用能力的機器人涌現,例如優必選的新產品“天工行者”,將基於“天工”平臺重點應用至教育領域;
“在數據集開源方面,創新中心發佈的行業首個標準化通用具身智能數據集和Benchmark RoboMIND首批開源數據10萬條,近百家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數千次下載使用;在開源社區方面,創新中心通過開源協作模式吸引了超千名開發者參與數據集的數據優化與模型訓練工作,推動技術成果在GitHub、Hugging Face等平臺形成傳播,以社區共治機制構建起了技術普惠的全球協作網絡。”
創新中心首席技術官唐劍表示,“慧思開物”作爲機器人中樞神經系統,集成感知、決策、語言、學習及運動控制等高級認知功能,通過多專家智能體協同實現模型能力提升,增強機器人在複雜任務中的智能化與執行效率,同時通過低代碼方式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簡化開發流程。
據介紹,“慧思開物”由AI大模型驅動的任務規劃具身“大腦”以及數據驅動的端到端技能執行具身“小腦”構成,是支持各類機器人與物理世界交互的開放平臺。
其中,具身“大腦”具備自然交互、空間感知、意圖理解、分層規劃和錯誤反思等能力,具身“小腦”分爲具身操作和具身運控兩個子平臺:具身操作涵蓋元技能庫、泛化抓取、技能拆解和錯誤處理等功能,而具身運控負責實現全身控制、雙臂協作、穩定行走和移動導航等任務。由具身“大腦”進行任務規劃,再調用具身“小腦”技能庫執行具體動作,並將執行反饋傳遞給具身“大腦”,形成任務閉環。
基於高效協同的具身“大腦”與具身“小腦”架構,“慧思開物”可以精準解析自然語言交互指令,通過多模態信息融合與上下文理解,將複雜任務分解爲可執行的子任務序列,並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實時監測狀態,通過自適應糾錯機制和動態路徑規劃,確保任務的高效推進與準確完成。同時,“慧思開物”內置多場景適配引擎,支持從工業製造到家庭服務等多種場景,結合高效的資源調度與並行計算能力,能夠精準滿足特定場景下的工作節拍與精度標準,爲機器人在複雜場景的應用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發佈會現場,唐劍演示了“慧思開物”在工業分揀、積木搭建、桌面清理和物流打包四個場景的真機操作。通過語音交互、APP直連等多種方式,用戶能夠與機器人輕鬆交互,場景任務豐富。
其中在工業分揀任務中,通過“慧思開物”APP直連,UR-5e機械臂能夠精準解析語音指令,並通過雙臂協同的方式完成分揀操作,展現了“慧思開物”在人機自然交互協作與機器人系統高效對接方面的技術優勢。同時,平臺支持自定義模型和技能的快速添加,能夠靈活適配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爲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
除了具身“大腦”和具身操作能力,基於“慧思開物”,“天工”機器人的具身運控能力也在持續升級。發佈會現場,搭載“慧思開物”的“天工”機器人通過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技術精準感知環境,結合高效的路徑規劃與步態生成算法,穩健地走上舞臺,並與唐劍進行了多輪流暢對話,進一步凸顯了“慧思開物”平臺在感知、決策與執行一體化方面的技術優勢。
據瞭解,創新中心於 2023 年 11 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是國內首家聚焦於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生態建設的創新中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京市共建,其自主研發的“天工”人形機器人,在多項關鍵功能上實現了重要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