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調查 5成認政府不夠力

據統計,今年電動機車市售佔比僅6.8%,與政府設定2025年20%電動化目標相距甚遠。(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喊出2050淨零碳排,但電動運具推廣表現卻不及格。臺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20日公佈《電動機車政策2025民意大調查》,超過半數民衆直指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力道皆不足,現行補助效益有限,已延宕運具電動化進程;逾8成民衆要求政府應更積極推動電動機車相關政策,成爲跨黨派與世代共識。

據統計,2025年電動機車市售佔比僅6.8%,與政府設定2025年20%、2030年35%及2040年全面電動化目標相距甚遠。

SMAT理事長邱俊榮表示,此份民調顯示,推動電動機車爲全民共識,也強烈呼籲政府加碼補助、降低使用成本,並期待車廠共擔減碳責任,呼籲政府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以更一致且穩定的政策,讓電動機車成爲淨零轉型關鍵力量。

調查指出,臺灣民衆87%仰賴私人運具,其中四分之三民衆以機車作爲主要交通工具,顯示機車已深植於臺灣民衆日常生活,無論是通勤、通學或購物,皆具有大衆運輸工具不可取代的便利性,但當實際面臨購車選擇時,民衆最重視的是「車價」與「政府補助」,凸顯降低購車成本與完善補助是關鍵一環。

在推運具電動化政策積極度上,超過半數(50.6%)民衆認爲中央政府不夠積極,高達6成現有電動機車騎士表達不滿;近半數(48.9%)民衆指出地方推廣力道不足。

補助政策方面,高達91.9%民衆認爲政府補助應以「消費者」爲主,而非以各類計劃的名目發放給製造商,才能更有效刺激市場、提升購車意願。近6成(58.6%)民衆認爲經濟部相關政策力道不足,對購車助益有限;82.2%民衆敲碗環境部恢復對新購的補助。

SMAT強調,全民對運具電動化的支持已成明確共識,關鍵在於政府能否以更積極的政策迴應社會期待,面對2025年市售佔比仍低,唯有持續優化補助設計、導入綠色稅制、強化產業共責,並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方能突破推動瓶頸,帶領檯灣邁向淨零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