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事故多 運安會調查慢吞吞

立委揭露網路平臺充斥「自駕神器」銷售,影響道路安全,要求納管。運安會主委林信得(見圖)17日表示,將在1個月內將與交通部、數發部和經濟部協調。(劉宗龍攝)

臺灣電動車、含油電車登記逾11.4萬輛,10年成長170倍,但事故頻傳安全風險受關注,藍綠立委均擔憂,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今年將電動車納調查範圍,但調查基礎量能與效率卻不足,籲儘速提升調查能量,且因臺灣電動車未達完全自駕功能,應跨部會管控恐有安全疑慮的「自駕神器」。

國民黨立委魯明哲指出,電動車含油電車登記自2015年664輛大幅成長至今年2月已破11.4萬輛,2022年藝人林志穎駕駛電動車自撞,運安會稱私人載具不介入,今年楊梅休息站4死4傷電動車重大自撞案,運安會雖啓動調查,將電動車納調查範圍,但已慢了。

魯表示,可預估電動車快速成長,目前運安會兩案調查中,高公局初步對兩起事故稱是變換車道不當、車輛或機械操作不當,但運安會應更有效率提供重要運輸事故訊息,給相關單位與大衆改善避險,盼加速辦理,並督促建議改善單位加緊回覆、落實改善。

民進黨立委李昆澤說,客運也電動化,有交通風險,起火燃燒溫度與持續時間較油車久,滅火方式有限,若運安會沒相關調查基礎,民衆憂心若發生電動巴士事故,無從建議改善是很大缺陷,目前基礎幾乎是零,應針對新興載具加速因應,並從法規面檢討。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提到,網路上有販售配重設備模擬沙包替代人爲駕駛,被稱是自駕神器,只要300至1000元不等,但其實安全風險高,去年交通部與數發部曾發文網拍平臺仍難根除,要求跨部會協調,須有明確方式告訴駕駛勿用類似工具。

運安會主委林信得迴應,電動車事故採分段調查,包括現場蒐證、事實資料報告、分析及審查等,高公局說法僅是初步看法,確切肇因仍要抽絲剝繭並經審查。爲調查電動車事故已加強訓練,並派員赴美學習、參與消防署訓練等,相關研究正蒐集資料,會加快腳步。另針對自駕神器爭議,1個月內將與相關部會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