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100萬元!平安信託擬降低保險金信託設立門檻

中新經緯5月13日電 (李自曼)13日,中新經緯從平安信託相關人士處獲悉,平安信託將降低保險金信託設立門檻至100萬元以下,但具體金額還未定。如若落地,這將是信託業首次將保險金信託初始設立門檻下探至100萬元以下。

平安信託總經理張中朝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降低保險金信託投資門檻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希望信託服務、信託工具能更加普惠化、服務更多客羣,目前中國財富管理客戶結構呈紡錘形態分佈,最高淨值的客戶規模只有約20%,越下沉客戶體量越大。二是發現市場上很多客戶未達到100萬元的投資門檻,但也有信託服務需求。其中,養老客羣需求較爲迫切。而保險金信託兼具保險與信託的雙重功能,是養老金融的重要產品形態之一。

保險金信託的設立門檻通常在10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保險金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接受單一自然人委託,或者接受單一自然人及其家庭成員共同委託,以人身保險合同的相關權利和對應利益,以及後續支付保費所需資金作爲信託財產設立的信託。當保險合同約定的給付條件發生時,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將對應資金劃付至對應信託專戶,由信託公司按照信託文件管理。

張中朝指出:“根據測算,門檻調整後我們預計保險金信託潛在客羣數量會接近翻倍。基於我們與主要合作保司的保險金信託業務的客羣分析發現,其潛在可設立保險金信託規模在60萬元至100萬元的客戶數與100萬元以上的客戶數量基本持平,所以依此推算門檻下降後增量空間是有一倍的。”

張中朝表示,保險金信託這個工具可以幫壽險公司獲客、留客、蓄客,對壽險公司FYP(First Year Premium,首年保費)和NBEV(New Business Embedded Value,新保單內含價值)貢獻規模及佔比逐年提升。另外,保險金信託對於提升壽險公司高客服務和體驗方面也起到積極作用。所以對於信託公司和保險公司來說,下降門檻擴大業務空間都有積極意義。

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對中新經緯表示,保險金信託降低門檻能覆蓋更多的中產家庭及養老客羣,有利於信託公司此類業務的拓展,能夠服務更多的家庭及中小客戶。

喻智指出,目前納入保險金信託受託資產內的保險主要是壽險及年金險,保額能超過100萬的比例並不大且監管也沒有出臺具體的措施進行明確,因此信託公司進行降低業務門檻的嘗試是促進業務規模化的重要步驟,是信託行業向普惠化服務模式轉型的重要一步。

據張中朝透露,平安信託自2017年開始佈局保險金信託業務,在2023年2月整體規模突破1000億元,到2025年4月底規模已經超1700億元。

據平安信託2024年度業績報告,2024年平安信託實現營業收入141.48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爲96.81億元,實現淨利潤34.21億元。截至2024年底,平安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9930億元,同比增長49.88%。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