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歷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企業開始看第一學歷?本科越來越重要

文/明眼人談教育

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中,許多學生因爲第一學歷被歧視而少了很多機會。正如李敏(化名)的遭遇一樣,許多企業過分重視求職者的本科背景,而忽視了他們的個人能力和努力。這種基於學歷的歧視現象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也給求職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本文將從企業角度和求職者角度分析第一學歷歧視帶來的衝突與影響。

參加最近的“秋招”(即秋季校園招聘,每年針對應屆畢生的大規模招聘活動),李敏(化名)很是受傷——即將從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畢業的她,連續被幾家心儀的企業拒之門外,“因爲我本科畢業於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院校”。

一個場景讓她印象深刻:一家企業的人事(HR)進行面試時直接問她:“你本科畢業於××大學,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這所大學?”簡單寒暄了幾句後,對方將簡歷遞迴到她手中,面試就此結束。而與她一起去面試、本科畢業於一所985院校的同學,得到HR青睞,雙方聊了很久,最終被錄用。

“我的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第一學歷似乎成了我的‘污點’。”李敏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招聘過程中,企業追求高學歷和名校背景的畢業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優秀的學術能力和綜合素質。然而,過分重視這些條件而忽視其他更有潛力的求職者,可能會帶來以下風險:

人才錯配:高學歷並不代表高能力,企業可能會因此錯過那些雖然學歷普通但具有出色能力和潛力的求職者。

增加企業成本:爲了追求高學歷畢業生,企業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薪酬和培訓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可能會超過選擇普通學歷但更適合該職位的求職者所帶來的收益。

損害企業形象:在公衆眼中,對第一學歷的過分重視可能被視爲對人才多樣化的不尊重,從而影響企業的形象和聲譽。

求職者視角:努力付出與現實打擊的碰撞。

對於求職者來說,第一學歷問題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和挫敗感。像李敏這樣的優秀人才,他們在學業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時間,卻在就業市場上少了很多機會。這不僅讓他們感到自尊心受損,也讓他們在尋找工作時面臨更大的挑戰。

爲了消除第一學歷歧視現象,促進人才的公平競爭,措施是必要的。

明確禁止企業在招聘過程中以第一學歷爲唯一衡量標準的行爲。同時,要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督力度,對於違反規定的企業要給予相應的處罰。

教育部門應該深化教育改革,推動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自我認知。

企業應該建立公平、科學的評價機制,在招聘過程中全面考察求職者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要加強對新員工的培訓和發展,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和提升工作能力。

求職者要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不僅僅取決於學歷背景。在面對就業市場中的不公平待遇時,要堅定信心、積極面對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同時也要有勇氣嘗試不同的職業道路和發展方向。

消除第一學歷歧視現象對於實現人才的公平競爭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關係到每一個求職者的切身利益和職業發展前景也關係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消除這種歧視現象才能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和有利於人才全面發展的就業環境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