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女友爸媽就被逼送豪禮、買單全家?男氣炸:高攀不起!4件事不說清楚,感情真的會散!
第一次見女友爸媽就被逼送豪禮、買單全家?男氣炸:高攀不起!4件事不說清楚,感情真的會散!。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一名男網友近日在臉書社團《靠北老婆》發文,控訴自己首次到女友家拜訪,依照女友建議準備了價值超過7000元的見面禮,沒想到飯局中還被「暗示性」要求幫女方一家人買單,令他感到心寒,最後獨自離場、質疑這段關係「自己是否高攀不起」。該貼文引起網友熱議,有人認爲男方反應合理,也有人認爲這只是文化差異與默契落差。
該男網友表示,當天準備了洋酒、日本保養品及臺灣特產禮盒,總價超過7000元,按照女友交代備齊。拜訪過程短暫寒暄後,女方父母臨時提議外出用餐,一行六人前往中式餐廳點了十道菜與一道湯。用餐中途,女友多次以踢腿、手機訊息、假借提醒的方式要求他「先去結帳」。原PO表示,自己多次裝傻未迴應,直到飯後女友一句「我沒帶錢」,他只好默默結帳。
示意圖。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結帳後,他當場對女友表示不會再陪她回家,並於門口簡單向女方母親致意後離開。他補充自己年薪約120萬元,尚在還房貸、努力存結婚基金,「這些情況她都知道,卻仍要我一個人負擔。」
貼文引發許多網友討論,有人指出「第一次見面由女方家請客比較常見」,也有人認爲女方安排昂貴見面禮卻又不共同分擔飯局費用,「等同雙重壓力」。但也有網友認爲男方過於敏感,直言「不就一頓飯,至於嗎?」、「男人小氣纔是感情中的地雷」。
示意圖。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更有網友分享自身經驗表示,戀愛初期確實會爲了讓對方在家人面前「有面子」而主動替對方準備禮物或說詞,認爲幫另一半做好形象比較重要。
當戀愛進展到「見家長」這一關,除了表現得體、送禮得宜,更重要的是雙方有沒有先講清楚「遊戲規則」。
示意圖。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以下4件事如果沒談好,很容易讓雙方從一頓飯看清一段感情的走向:
1. 見面禮誰決定?金額要量力而爲
伴手禮不是考試,重點是心意而非金額。若是女方指定品牌、預算,男方也有權衡實力的空間。建議雙方事前一起挑選,不要讓準備禮物變成一種「責任測試」。
2. 用餐費用誰出?事先講好纔不尷尬
男網友描述,餐廳是女方家提議,六人共餐卻在結帳前突然被女友「點名」結帳,讓他大感錯愕。
許多網友認爲這種做法很失禮:「第一次作客不是應該女方家煮一桌嗎?就算去餐廳,通常也是女方爸媽請客,怎麼會讓客人買單?」
示意圖。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若是女方家邀請吃飯,傳統上應由邀請方負擔。但若是共同提議或臨時決定出外用餐,建議情侶私下先講好分帳或由誰請客。臨場「裝傻推責任」只會埋下誤會種子。
3. 要不要幫對方撐場?形象經營也該有共識
有女網友坦言,自己過去也曾幫另一半「撐場面」:「我會自己買禮物回孃家,說是老公送的,讓我爸媽覺得他貼心。」出發點是爲伴侶好,但若過度強調形象,讓對方壓力過大,反而變成一場人設表演。
4. 金錢觀念差距大?提前聊過纔不會爆發
原PO透露,自己年收約120萬,但剛買房、負債900萬。女友在傢俱行擔任會計,月薪約3萬,卻習慣開高規格的待客清單,讓他覺得力不從心。這類「不對等」的情況很常見。重點不在誰多、誰少,而是是否能互相體諒與調整,這比請一次飯重要太多。
示意圖。圖/《苦盡柑來遇見你》Netflix
靠北老婆投稿全文如下:
【備禮七千多卻被催着買單 原來是我高攀】
昨天第一次去女友家作客,準備了洋酒禮盒(四千多)、日本雪肌精禮盒(兩千多)新東陽禮盒(一千多)。
與她爸媽閒聊幾句、喝了幾口茶,就到午餐時間,女友爸媽提議去餐廳用餐。
成員有我、女友、女友的弟弟、妹妹、女友爸媽。
餐廳是中式餐館,六個人點了十道菜一個湯。
吃到一半,女友在桌底下輕推我的大腿,暗示我先去結帳。
我佯裝不懂,對她微笑又轉頭繼續與她家人聊天。她拿起手機傳訊息給我「去結帳」。
然後她又故意拿起我放在桌上的手機,說:「有人找你喔」
我拿起手機放入身後的包。
轉頭對女友說:「沒關係,晚點再說」
然後又繼續跟她家人聊。
吃飽喝足後,大家準備走人了,她妹妹跟媽媽說要去洗手間,她弟弟要去取車。我跟她爸爸一起走邊聊天,女友經過結帳櫃檯時喊着:「還沒結帳」
我停下腳步,爸爸對喊着女友的名說:「妳處理一下,我去上廁所」
我看着她,女友一臉無辜地說:「我沒帶錢」
結完帳,我就對女友說:「妳搭妳爸媽的車子回去吧,我還有事情處理,就不過去妳家了」
女友一臉不高興地說:「不是說好今天陪我一天嗎?」
我懶得迴應,在門口遇到她媽媽,打了聲招呼!就自己先開車走了
我今年34,年收約120萬。兩年前買了房子,貸款900萬。傢俱、家電都還沒有錢可以買齊。
現在正努力存錢準備結婚,這些女友都知道。
伴手禮都是按照女友指示採買的,今天吃飯過程中沒有人問我想吃什麼。都是他們全家點菜。
女友在傢俱行當會計兼倉儲,月入三萬多。
我深感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