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跨區域基礎教育作業改革交流活動在杭州臨平舉行
沈徐瑋、沈怡飛
4月26日,第三屆跨區域基礎教育作業改革交流活動在杭州臨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思政教育一體化視閾下的跨學科作業的創新路徑與實踐成果。
現場,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教育學會會長韓平致開幕詞,並基於在全省調研中發現的作業改革矛盾提出了“四輪驅動”解決方案。嘉賓們則紛紛展現多元視角下的作業改革智慧:臨平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葉敏從貫通式頂層設計、融合式課程開發、交互式科學管理三個維度總結了臨平區在作業改革上的實踐探索;杭州市臨平區信達外國語學校總校長鄭曉娟以“A4作業”改革爲例,展示瞭如何通過分層設計和實踐性任務激活學生思維……而其中,尤爲引人注目的是教育工作者利用AI技術對作業生態的重構。
比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提到在2025年畢業生的畢業報告中新增了“AI賦能,碳路前行——低碳校園建設展望”板塊,“我認爲深化AI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BrainCo浙江強腦科技基礎教育研究院院長張勝男則以腦科學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出發,從課程、教學輔助工具、運營服務三方面詳細講解了學校如何通過教學實踐培育複合型數字科技人才。
此外,在中國現代教育專家成尚榮攜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喻伯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德育》副主編吳景鬆、華東師大基教研究所研究員董軒、臨平第三小學黨總支書記季曉花等人開展的圓桌交流論壇上,大家圍繞AI賦能作業的優勢、問題、挑戰和未來走向展開討論。
在聽完教育工作者及專家學者們對AI賦能作業的創新實踐後,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李政濤總結道:“未來的作業改革將更多地走向共創,不僅是人人共創、師生共創、生生共創,更要人機共創。這是數字時代必然的發展方向。”
據悉,這場跨區域基礎教育作業改革交流活動已連續三年“花落”臨平。作爲杭州市首批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先行區,臨平以“弘臨思政學院”爲軸心,構建起“數智賦能、五育融合”的作業新生態。
“我們構建起了‘AI賦能的作業生態系統’,通過智能平臺支撐、虛實場景融合與動態反饋優化,推進作業改革從‘學科整合’向‘生態智聯’升級。”葉敏表示,接下來,臨平區將以本次交流活動爲契機,持續把握價值原點、堅持質量導向、凝練區域經驗,積極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視閾下的跨學科作業變革及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