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下的政績很可貴(專家觀點)
陳 浩
“地平線”下的政績看不見、摸不着,但在城市治理中關係到城市發展的生命線、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檢驗着新時代幹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尚橋衝河道從“龍鬚溝”變成“樣板河”,三次返工的背後,是基層幹部政績觀的三重選擇。
從科技攻關“卡脖子”難題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從做實鄉村全面振興“裡子工程”到補齊城市更新“看不見的短板”……這些任務,往往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是“硬骨頭”,但管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尤需廣大幹部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做好做實。
更深一層看,幹部政績觀要實現從面子到裡子,從明處到暗處,從短期到長期的延伸,還需要優化考覈機制。幹部考覈既要看幹部幹了什麼,也要看幹成了什麼,更要看留下了什麼,通過項目全週期跟蹤紀實、引入社會多元主體滿意度評價、建立幹部“潛績”清單等方式,讓每一名幹部的接續奮鬥可視化、可追溯、可評估,防範“政績衝動症”。此外,還需加強幹部政績觀教育,注重結果運用,完善激勵與容錯機制,讓有爲的人有位,以鮮明的用人導向,推動幹部把時間和精力切切實實用在刀刃上,推動各項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
(作者爲江蘇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本報記者姚雪青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