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國品牌爲全球消費者帶來好物盛宴
(原標題:【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國品牌爲全球消費者帶來好物盛宴)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給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中方也歡迎更多外國優質品牌進入中國大市場,相互借鑑、共同發展。
品牌是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自2017年起,我國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爲“中國品牌日”,助推“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品牌”,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中國品牌商品(中東歐)展在匈牙利開幕,來自中國山東、遼寧、江西、天津等17個省市的270家企業參展;中國汽車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持續發力,在以色列等中東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和接受度不斷上升;中國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堅持品牌國際化發展,全球門店網絡已覆蓋海外12個國家、海外門店數超過5000家等等,得益於中國完整的產業體系、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和長期的創新研發,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出去,成爲外國民衆的消費新寵。
當前,我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箇中類、666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基於完整產業體系的突出優勢,我國打破傳統產業鏈縱向線性思維,統籌整合各類產業要素資源,以技術融合、要素共享、場景互通等方式,突破現代產業邊界,培育出更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構建起更具韌性的現代製造業體系,爲中國品牌在世界競爭中搶佔份額提供了重要支撐。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移動電源、智能手機、家用安防攝像頭等中國產品被擺在國外貨架的顯眼位置,中國品牌藉此在海外深入人心。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背後,同樣離不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從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做好各類投資審批事項減法,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瘦身,到積極搭建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鏈博會等國際合作平臺,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啓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給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中國始終致力於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以開放姿態爲各國企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發展機遇,推動中國產品“在游泳中學習游泳”,真正告別復刻西方品牌的時代,在更好融通中外經濟價值和情感價值中成爲海外消費者的品牌優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研發是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強大引擎。新時代百舸爭流,誰能抓住創新機遇,誰就能贏得品牌優勢。作爲擁有龐大市場規模的世界大國,中國正致力於以創新突圍,在全球研發總支出中的佔比從2000年的4.1%上升至26%,由此帶來的是“世界工廠”邁向“全球創新中心”、中國產品邁向中國品牌。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爲例,動力電池、整車設計、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上快速突破,構建了全球領先且完整高效的新能源汽車生態體系,讓中國新能源汽車日益成爲外國民衆的新座駕。隨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中國作爲全球創新版圖中的關鍵節點,正表現出從跟跑向並跑甚至領跑的趨勢,有力推動了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推動了全球製造業加快走向更加智能、可持續的未來。
中國品牌,世界共享。中國品牌正以創新之力、品質之魂、服務之心,勇闖世界舞臺,爲全球消費者帶來一場好物盛宴。也歡迎更多外國優質品牌進入中國大市場,相互借鑑、共同發展,讓各國民衆切實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共享世界好物、共赴美好未來。
作者:艾佩韋
(編輯:田莉 責編:文驥 校對:崔鳳嬌 審覈:周牧)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