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南海時評:逐夢沃野,讓更多“新農人”拔節而生

原標題:【地評線】南海時評:逐夢沃野,讓更多“新農人”拔節而生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要求,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壯大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而讓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新創意更好成爲“新農人”的標配,終身教育體系正是最爲關鍵的一環。

培養新農人,不僅要讓他們懂技術,還要有市場思維、風險意識、長遠眼光。鄉村振興,不僅是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還需要讓特色產業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避免出現同質化競爭。例如,櫻桃種植,分早中晚幾季,如果能趕在上市高峰期前採收,或者在供不應求時及時上市,同樣品質的櫻桃就能賣出更好的價格。當然,除了有技術,還需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洞悉當下市場發展的規律,才能推動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順。

培養優秀的“新農人”,也需要因材施教和“地頭指導”,才能確保更多“新農人”成長爲鄉村振興的主角。因此,一方面,要圍繞農業政策解讀、現代農業技術應用、農產品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從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到無人機植保、智能灌溉系統等精準農業技術實操,再到利用電商平臺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的策略,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爲各地區的“田秀才”“土專家”們交流探討搭建舞臺,結合各自優勢來改變以往傳統種植養殖模式,走出一條生態循環農業、數字農業轉型的新道路。只有更加專業的培訓和交流,才能讓“新農人”更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成爲鄉村振興的中流頂柱。

對於廣大“新農人”而言,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農業領域發展日新月異,更需要保持學習的熱情、敏銳的洞察力,關注行業最新前沿動態和技術發展趨勢,定期參加各類農業展會、學術研討會,纔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綜合素質,爲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逐夢沃野,讓更多“新農人”拔節而生。在這個大有可爲、大有能爲的時代,廣大“新農人”只有不斷學習、努力奮鬥,才能在農業領域大展拳腳,爲鄉村振興積蓄磅礴的力量。(章鬆佳)(章鬆佳)

(南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