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河聲丨百年光影映山河:從戲臺星火到銀幕星河
(原標題:【地評線】河聲丨百年光影映山河:從戲臺星火到銀幕星河)
120年前,北京豐泰照相館的露天庭院裡,譚鑫培在鏡頭前舞起《定軍山》的槍花。膠片轉動的聲響,如同劃破暗夜的第一簇星火,從此點燃了中國人用光影書寫傳奇的熱望。從露天戲臺上的默片黑白,到巨幕影廳裡的4K斑斕;從手搖放映機的吱呀轉動,到AI特效的震撼呈現;從“國產電影”的艱難起步,到“中國故事”的全球迴響,120年風雲激盪,如今這簇星火早已燎原成璀璨星河。銀幕上躍動的不僅是光影,更是時代的呼吸、民族的魂魄與文明的迴響。
回首來時路,中國電影的每一幀畫面都映照着時代的風雲變幻。在山河破碎的年代,《神女》用無聲的悲愴控訴社會的不公,《漁光曲》以悠揚的旋律吟唱百姓的苦難,這些早期作品如同暗夜中的火炬,喚醒了無數國人的覺醒意識;新中國成立後,《白毛女》讓階級鬥爭的故事深入人心,《上甘嶺》將志願軍的英勇無畏銘刻在銀幕之上,電影成爲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少林寺》掀起全民功夫熱,《牧馬人》引發對人性與時代的深刻思考,電影又化作思想解放的先聲,帶領觀衆擁抱新世界。這些不同時期的經典之作,恰似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共同譜寫着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宏偉樂章。
中國電影的魅力,不僅在於記錄時代,更在於塑造文化。從《定軍山》的戲曲實錄到《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東方奇幻,中國電影始終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鋒中尋找文化根脈。當《封神第二部》的商周戰場以數字特效重現上古神話的磅礴,當《唐探1900》用懸疑外殼包裹家國情懷的深沉,銀幕上的每一幀都在證明:中華文化不是博物館的標本,而是流動的江河。而中國故事最動人的章節,恰恰是那些在神話傳說、武俠江湖與市井煙火中淬鍊出的“寧爲玉碎”的傲骨與“向陽而生”的韌性。將文化融入光影,用鏡頭重構神話,在光影流動中讓世界看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戰狼2》以熱血沸騰的愛國情懷點燃觀衆激情,《流浪地球》用硬核科幻打開中國影史新篇,《你好,李煥英》以細膩的情感引發全民共鳴,《長津湖》以宏大敘事重現歷史的波瀾壯闊。這些作品的成功,不僅意味着票房數字的突破,更標誌着中國電影在藝術品質、工業水準和文化影響力上的全面提升。如今的中國電影,早已不再是西方電影的追隨者,而是以獨特的視角、創新的表達,在世界影壇發出越來越響亮的中國聲音。
站在120週年的歷史節點回望,中國電影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電影人的心血與智慧,承載着觀衆的期待與熱愛。從戲臺前的人頭攢動,到電影院裡的座無虛席;從膠片時代的小心翼翼,到數字技術的日新月異;從本土市場的精耕細作,到國際舞臺的頻頻亮相,這120年,是一部篳路藍縷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
百年光影,山河日新;戲臺星火已成往事,銀幕星河更顯璀璨。在科技飛速發展、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中國電影既面臨着短視頻衝擊、觀衆口味變化等挑戰,也迎來了技術革新、市場擴容等機遇。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中國電影人對藝術的追求、對文化的堅守、對家國的情懷始終未變。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電影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讓這源於戲臺的星火,在銀幕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星河,照亮我們的精神家園,也照亮人類文明的蒼穹。(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張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