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飛行器“大腦”將有團體標準

深圳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衆多,擁有以大疆、道通智能、順豐、美團、高巨創新等頭部企業,已集聚1700餘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開展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業內人士指出,標準制定對於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深圳憑藉應用場景豐富、相關企業衆多等優勢基礎,在標準建設方面先行先試,這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南都記者瞭解到,近日,根據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關於《低空中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機載多模技術要求》等7項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低空中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機載多模技術要求》等7項團體標準正式獲批立項。已根據要求啓動參編單位徵集工作。

聚焦

7項技術標準填補多項空白

●《低空中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機載多模技術要求》

明確了無人機在多種複雜環境下實現穩定飛行所需的機載通信、導航與監視系統的總體技術要求。該標準涵蓋了多模通信接入、導航信息格式、空中監視機制、網絡環境感知與數據傳輸保障等關鍵指標,爲實現無人機低時延、高帶寬、高可靠性的星地融合通信提供了統一的技術規範。該標準將爲無人機在運輸、城市管理、應急救援等領域的安全運行提供基礎支撐,是推動低空經濟規模化、規範化發展的關鍵保障。

●《低空飛行器多物理場環境模擬訓練裝置設計要求》

明確規定了低空飛行器模擬訓練裝置在結構設計、功能性能、安全保障及試驗方法等方面的技術規範。該標準聚焦於多方向風場模擬、散熱效率提升及故障預警響應等關鍵問題,提出了模塊化風扇矩陣、可調X軸架結構及智能故障處理等創新方案,填補了多物理場環境模擬訓練裝置的標準空白。該標準將爲低空飛行器在研發、測試及操作訓練過程中提供統一的環境構建規範,顯著提升訓練的安全性與工程應用的效率,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低空飛行器集成控制系統設計要求》

對低空飛行器在集成控制系統方面的設計方法、功能性能、試驗方法及適應性要求等關鍵技術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該標準圍繞飛行控制、通信、能源等多個系統的協同需求,提出了統一接口、分佈式控制、動態能源管理等關鍵共性技術方案,旨在消除信息孤島現象,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響應效率。該標準適用於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物流無人機等多種類型的飛行器,填補了行業規範的空白,爲研發、測試及適航管理提供了統一的技術依據,是推動低空經濟智能化和安全化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

●《低空融合態勢感知設備設計要求》

明確了低空飛行器融合態勢感知設備在結構組成、功能模塊、性能指標、試驗方法及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技術標準。該標準針對當前低空空域監管中的盲區問題,提出通過多源感知融合、低延時通信以及高精度定位等關鍵共性技術,旨在實現對低空航空器飛行態勢的精準感知與智能預警。該標準適用於無人機、eVTOL、直升機等各類低空飛行器,旨在提升低空飛行的安全性、監管能力及協同運行效率,爲構建現代化低空治理體系提供重要支持。

●《智能化垂直起降場地建設指南》(項目號CY-2025-0105-T)

明確規定了智能起降場在功能定位、基礎設施分類、設備配置、數字化管理及全生命週期驗證等方面的技術要求,適用於各類有人和無人垂直起降飛行器的運行保障。該標準針對當前起降場建設中存在的標準缺失和兼容性差等行業痛點,提出了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旨在支持空域適配、智能管控及多機型兼容的基礎設施建設。此標準將爲低空經濟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和規範化發展提供統一的技術指南,是推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跳傘塔跳傘服務人員和服務機構管理要求》

明確了跳傘塔跳傘服務項目在人員培訓、營地管理、服務流程、監督機制及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具體規範要求。該標準作爲國內首部針對跳傘塔項目的系統性管理規範,旨在有效解決當前行業中存在的人員培訓無標準、營地管理無規範、服務過程無監管等突出問題,從而提升服務的專業化與安全化水平。該標準將爲新興的低空飛行體驗項目提供製度保障,促進航空運動與文化旅遊消費的深度融合,是激發低空經濟活力、完善行業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

●《空軌地聯運通用容器技術要求》(項目號CY-2025-0107-T)

明確了城市軌道交通與無人機聯運場景下通用容器的結構適配、防護性能、智能識別、信息顯示等關鍵技術要求。該標準針對生鮮配送、應急物資、公共服務等城市物流高頻場景,填補了空軌地多式聯運領域技術標準的空白,成爲支撐“低空+軌道”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規範。此標準將有效推動城市智能物流體系的建設,提升物流效率與應急響應能力,爲構建低空經濟與智慧交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提供技術支撐。

採寫:南都N視頻記者 張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