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發行延續高位,8月來發行規模近9000億
財聯社8月20日訊(編輯 李響)8月以來,地方債發行保持高位運行。截至8月22日,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全月發行總額達8950.39億元,延續三季度融資發力態勢。其中專項債發行6294.59億元,佔比70.33%,江蘇省特殊新增專項債發行表現突出,年內累計規模達1189億元,成爲全國首個特殊新增專項債突破千億的省份,佔全國該品種發行總量的12.36%。
目前全國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已臨近尾聲,特殊專項債接棒成爲地方新增融資主力。從年內已披露的已發待發特殊再融資債規模來看,截至8月20日合計已達19366.57億元,佔計劃規模(2萬億)的比重約爲96.8%,僅湖南(200億元)、河南(175億元)、貴州(84億元)與湖北(174億元)仍存在待發額度。
特殊新增專項債方面,據華安固收團隊統計,年內累計已發待發規模9622.83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8777.76億元),發行較大的爲經濟相對發達的大省,其中江蘇省特殊新增專項債發行表現突出,年內累計規模達1189億元,成爲全國首個特殊新增專項債突破千億的省份,雲南(730億元)、四川(583億元)、湖南(542億元)等省份緊隨其後。
從二級市場角度來看,隨着一級市場供給加速,地方債利息收入恢復徵收增值稅後帶來的"新老劃斷"也讓地方債利差出現走闊趨勢,不過從期限上看存在分化。
“部分短期地方債(如1年期)因剩餘期限短、稅負影響小,新老券利差僅1-3BP,甚至出現倒掛,而30年期的地方債新券利差可達6-10BP,長期品種對稅收差異或更敏感”,有機構人士表示,這與超長債本身流動性溢價較高、機構配置需求剛性有關,從8月8日後銀行間市場老券換手率來看已較新券更爲活躍,部分銀行、保險等自營機構更傾向於增持地方債老券以鎖定免稅收益,同時獲取套利空間。
不過隨着近期債市迎來又一輪急跌,地方債發行利率均值也繼續上行,整體幅度仍高於同期國債表現。國金固收分析師李豫澤在研報中表示,從利差角度看,近一週10年及以上地方債發行利率與同期限國債利差較前一週明顯走闊,10年和30年地方債發行利差均已上升至18bp以上,僅7-10年地方政府債指數跌幅小於同期限國債與超長信用債。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債市調整下地方債新券發行利率維持高位,短期內配置盤對老券的搶籌可能進一步壓低其收益率,加劇期限利差走闊,不過在新券存量增加和流動性改善下,地方債利差或存逐步收窄趨勢,“長期來看新老券種維持5-8BP的稅收補償或較爲合理,當前地方債相較國債的利差而言性價比並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