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債迎來發行“東風”,新規後首日發行公告規模超700億,銀行券商民企齊發力

財聯社5月8日訊(FICC研究員 李響)5月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科技部等部門,積極準備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市場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初步統計,目前有近1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過3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預計後續還會有更多機構參與。

僅今日,財聯社據企業預警通數據不完全統計,科技創新債券完成發行公告的發行主體就達37家,累計募資金額748.45億元,銀行和券商機構佔比近8成。從發行主體評級來看,超7成評級爲AAA,較低評級的發行主體多數提供了相應的擔保。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立訊精密、科大訊飛、吉利控股等多家民營企業今日公告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或標誌着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揚帆起航。

今日748.45億元科創債發佈發行公告,銀行和券商佔比近8成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中新增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創債,將可發行科創債的主體範圍進一步擴大。

其中在交易所市場方面,此前交易所科創債的發行主體包括科創企業類、科創升級類、科創投資類和科創孵化類四類發行人,後續將新增支持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爲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主體,同時新增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募集資金用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擴募等。

而交易商協會方面,由於此前科創票據對於科創企業的認定比交易所的科創債更爲嚴格,且對資金用途的要求更加具體,後續推出的科創債將適用科技型企業的範圍拓寬,同時科技型企業也可通過母公司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支持該公司發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科創債的主體暫未包含金融機構。

據接近交易所人士稱,交易所科創債規則其實2021年就已公佈,歷史沿革已有四年。銀行間市場因爲之前一直沒有專門的科創票據規則,這次可以說是剛起步。

公開資料顯示,科創債和科創票據於2022年5月20日正式落地,均用於支持科技創新領域的債務融資,其中科創債和科創票據分別由證監會和交易商協會主管,財聯社據Wind數據整理,截至《公告》發佈,科創債和科創票據即將落地滿3週年,其中科創債累計發行1147只,合計募資12766.6億元,科創票據累計發行1579只,合計募資13789.6億元。

據申萬宏源團隊此前統計顯示,科創票據相較科創債的區別明顯,如在債券品種方面更爲多樣,民企佔比相對更高,且發行期限普遍短於科創債,同時科創票據創新特徵突出,但募集資金多用於償還債務,直接用於科創項目的比例較低等。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操作細則上,對金融機構而言僅能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科創債進行募資,但金融機構進展相對較快。

據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僅5月8日當天,就有37家發行主體公告發行43只科創債,合計募資規模達到748.45億元,其中金融機構佔據大頭。

財聯社梳理髮現,金融機構中有11家率先披露了科創債發行計劃,合計590億元,佔比達78.83%。其中銀行方面,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興業銀行、杭州銀行分別將發行200億元、1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而券商方面,多家頭部券商發行量較大,其中招商證券、國泰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平安證券均有2只科創債即將於明日下午15點展開招標,票面利率區間在1.3%-2.6%之間,除國泰海通證券1只債券發行期限在10年,其餘品種均爲2年和3年。

科創債發行主體評級較高,預計發行初期以大型銀行爲主要承接力量

自202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出臺,將“加強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列爲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着力點,科技金融作爲“五篇大文章”之首,已成爲連接科技與金融的重要橋樑。金融機構能夠爲科技創新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進而推動產業升級,這是我國從金融支持的角度着眼於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加快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據遠東資信研究員簡尚波介紹,在此次《公告》發佈之前,全國多地金融機構已有發行科創主題金融債券的嘗試,多以地方性城市商業銀行爲主,如重慶銀行發行的40億元“2024年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第一期)”,該只3年期科創主題金融債券票面利率僅有2.17%。

在簡尚波看來,地方性金融機構長期駐紮於當地或毗鄰城市開展金融服務,具有深耕城市社區、熟悉城市產業和企業(包括轄區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優勢,可能有助於(相對金融機構針對跨區域的、相對偏遠的科技型企業服務而言)更好地緩和信息不對稱矛盾。

從今日37家科創債發行主體評級來看,26家主體評級爲AAA,6家AA+,4家AA,1家AA-,其中AA-發行主體南方泵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揚州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家AA發行主體均提供了相關擔保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包括立訊精密、科大訊飛、吉利控股等多家民營企業今日公告發行科技創新債券,均將於明日9號進行招標,涵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不同行業的發債主體踊躍參與科創債市場,或標誌着債券市場“科技板”正式揚帆起航。

不過目前來看科創債市場仍以高評級主體爲主,對於評級較低的發行主體來說可能需要外部信用提供支持,目前信用增進方的能力和意願比較關鍵。有市場人士表示,針對科創債投資的具體操作細則機構都還在研究學習,預計初期投資端將以大型銀行爲主要承接力量,中小型市場化機構在科創債投資交易方面或存在一定短板需要補足。

多家評級機構就三類科創債發行主體已構建了科技板債券評級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昨日在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公告中表示,創新科技創新債券信用評級體系,信用評級機構可根據股權投資機構、科技型企業及科技創新業務的特點,打破傳統以資產、規模爲重心的評級思路,合理設計專門的評級方法和評級符號,提高評級的前瞻性和區分度。

據瞭解,目前包括中債資信、中誠信國際、聯合資信等多家評級機構針對金融機構、科技創新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三類發行主體已構建了科技板債券評級體系。

據中債資信企業與機構部負責人孫靜媛向財聯社介紹,目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估體系已較爲成熟,對於新增的科技創新企業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兩類發行主體,評級的維度分析要進行動態調整。其中在科技創新企業方面,一是重"質"輕"量",關注產品競爭力、研發投入與產出,摒棄傳統資產規模思維,深入挖掘企業的內在價值;二是注重前瞻性,針對技術迭代快、成長彈性高的特點,增設預測性指標,着重評估企業的技術前景和成長空間;三是強化全鏈條技術評估,構建多維度評估矩陣,客觀評價技術驅動價值。而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方面,一是以投資能力作爲核心評級驅動因素,強調投資專業性和投資業績的雙重驗證。二是全週期穿透式評價預期收益,注重對投資資產退出前景分析。三是以長週期爲視角,建立前瞻性的償債能力動態評價體系。

中誠信國際在去年推出的科技創新企業評級方法與模型中表示,在評級方法與模型考量上,要綜合衡量受評對象科技創新競爭力和財務風險的基礎上,結合ESG因素等調整因素,給定受評對象的個體基礎信用級別(BCA級別),再考慮特殊外部支持對其信用質量的提升作用。

與此同時,針對城投平臺轉型探尋科創債發行路徑,中誠信國際也表示,城投平臺發行科創債與全市場科創債發行特徵既有一定趨同,又有一定差異。科創債可作爲城投平臺尋求轉型重要的融資創新手段,要基於自身職能定位尋求與之契合的科創債發行類型,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實現市場化轉型。截至2024年末共有84家城投企業共計發行225支科創債,金額合計2,170.7億元。

中證鵬元評級研發部高級董事、資深研究員高慧珂也表示,作爲評級機構,首先,需不斷加強評級技術研究,持續優化完善針對該類企業的評級方法和模型,持續加強行業科創趨勢與股權投資機構、科技型企業風險特徵的研究,提升評級理論基礎,同時,更加關注科創債特有評級要素、增信方式及條款設計對償債能力的影響。其次,需提高對科創債盡職調查與評級分析的要求與質量。最後,評級機構還應積極推動業務數字化轉型,充分運用科技化手段賦能信用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