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建議:高溫假因地制宜、行業有別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立委提案「氣象法」修正草案,將高溫納入災害天氣,未來有望放「高溫假」。地方政府表示,法規還在討論中,未來若公告會配合辦理;有鄉鎮市長則建議因地制宜、且要視行業別,以免太寬鬆。

臺東地區是全臺灣最常發生焚風的地方,每年四月至七月,大武、太麻里一帶常出現焚風,溫度動輒達攝氏卅九度,造成農作物枯死,陽臺盆栽烘乾、枯萎。居民說,焚風發生時,四周圍都是熱風包圍,感覺像在海邊曝曬,戶外工作的勞工或農民特別辛苦。

臺東市長陳銘風說,臺東最常發生焚風的區域是在南迴線大武山區,其他地區機率相對低,所以高溫假須因地制宜,且依行業別而定,畢竟不是整個臺東都會發生焚風,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戶外工作。此外,臺東整個暑假都很熱,若以卅六度當高溫假標準太寬鬆,「一個月可能半個月都放假,企業主絕對受不了」。

針對立法院擬修法放高溫假一事,臺東縣府人事處表示,法規還在討論階段,未來若公告會配合辦理。

北市府人事處表示,地方政府是依「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以及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提供的氣象預報資料,辦理停班停課發佈事宜。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範疇,以及發佈停止上班及上課基準的訂定,屬中央相關法令主管機關的權責,未來若中央法令修正,北市府將依規定辦理。

北市勞動局表示,爲防範環境引起的熱疾病,北市府已將「調整作業時間」納入危害預防措施之一,且勞動檢查處若接獲環保局發佈的熱浪因應通報,達橙色燈號以上等級,即啓動強化稽查,就會針對高風險戶外作業全面檢查,併發布戶外高溫危害預防警訊,相關羣組也會提醒勞工預防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