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具身智能 陸報告新名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5日來到他所在的遼寧代表團,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
大陸澎湃新聞6日報導,繼「新質生產力」、「高品質發展」後,今年大陸兩會,「具身智能」、「新型離岸貿易」、「瞪羚企業」等一系列陌生的專業名詞,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迅速理解新概念新詞,有何新意?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又譯「體現智慧」):摘取AI「皇冠明珠」的必由之路。通俗地說,傳統人工智慧像顆會思考的「大腦」,透過螢幕和鍵盤跟世界互動;而具身智能是有身體的「大腦」,可眼看、耳聽、手摸、腳走。發展成熟後,無論工業人機互動,還是社會服務,機器人將比現在表現得更聰明。
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儲備庫。作爲中國機器人第一城,深圳多家機器人廠商雖主攻方向不同,但在「機電技術+人工智慧」雙重賦能下,逐步凸顯優勢,他們擁有的共同頭銜,就是「瞪羚企業」。
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伯奇(David Birch)提出。這類企業與瞪羚共同之處在於:長得小、跑得快、跳得高。
「長得小」,中國大多數瞪羚企業規模在100人以內,有超過5000家瞪羚企業規模甚至少於20人。「跑得快」,此類企業大多具有高成長屬性。「跳得高」,指此類企業具備跨過「企業死亡谷」能力。有智庫指,約有95%的企業在初創3年內失敗,約85%的企業在A輪融資及之前失敗。
新型離岸貿易:「三流分離」的全新外貿形態。「新型離岸貿易」在中國規畫自由貿易試驗區時,從2021年起,逐漸被明確定義爲:「中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貨物不實際進出中國一線關境或不納入中國海關統計的貿易,包括但不限於離岸轉手買賣、全球採購、委託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購買貨物等。」
上述新型離岸貿易形態在廣東,已於離岸轉手買賣、委託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購買貨物等方面實踐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