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幫兇基因影響失智 陽明交大找到阿茲海默治療關鍵
▲陽明交大團隊,發現病毒感染時活躍的免疫基因,和阿茲海默症的記憶退化有關。(圖/陽明交大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CLEC5A基因原本是人類遭受流感或登革熱感染時纔會出現,但陽明交通大學團隊日前首次發現,該基因竟參與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進程,揭示病毒感染基因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角色,不僅顛覆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也有望對該疾病治療開啓一扇新的大門。
由陽明交大研究腦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鄭菡若,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謝世良帶領團隊,首次揭露這個與病毒感染息息相關的免疫基因CLEC5A,竟參與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過程,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陽明交大表示,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將阿茲海默症小鼠與剔除CLEC5A基因的小鼠進行育種,再跟有記憶缺失的阿茲海默症小鼠相比,其他缺少CLEC5A基因的阿茲海默症小鼠在記憶與學習的行爲測試中表現顯著提升,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的堆積也大幅減少,而這些蛋白正是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病理指標。
鄭菡若說明,微膠細胞(microglia)是腦神經重要的免疫細胞,但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異常堆積,也會引發微膠細胞不正常活化而攻擊腦神經。剔除CLEC5A基因後不僅降低微膠細胞的發炎活性,也同時提高對β類澱粉蛋白的清除能力。這意味着CLEC5A基因可能是爲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的治療標的。
發現CLEC5A是登革熱與日本腦炎致死重要因子的謝世良也表示,當時只是猜測,還沒有明顯證據。一開始對這個基因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也沒有絕對把握。而CLEC5A不只會辨認病毒,後來在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中也有表現,「我們當時就在猜測,這個基因是不是也在阿茲海默症裡誤傷大腦。」
陽明交大補充說明,這項研究還有陽明交大腦科所林鈺益與張文瀚兩位博士生的重要參與,不僅揭示病毒感染基因在神經退化疾病中的新角色,也點出未來以藥物阻斷CLEC5A蛋白功能作爲阿茲海默症治療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