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擾動A股AI敘事 基金經理重估投資路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一個月內接連推出兩款大語言模型的DeepSeek不僅震動全球AI圈,也點燃了A股市場。
繼2月 5日批量漲停之後,2月6日,DeepSeek概念股繼續領漲。
截至6日收盤,在Wind概念板塊中, 宇樹機器人概念指數、DeepSeek指數分別大漲6.73%、6.09%,爲當日表現最好的兩個概念板塊。
從產業鏈角度看,消費電子代工、光芯片等細分板塊表現強勢,機器人指數ETF全天大漲了8.27%;前幾個交易日跌幅較大的算力板塊有所修復,Wind光模塊(cpo)指數上漲了4.49%。
人工智能板塊的熱度帶動投資者情緒回暖。2月6日,全部A股成交額超過1.5萬億元,創下自2025年1月以來的新高。
近期,中國資產亦獲得較多海外資金的關注。根據高盛經濟研究近日發佈的周度資金流報告,截至1月29日的一週時間,投向中國內地股票的基金獲資金流入12.19億美元,主導了新興市場基金的資金流入。此外,截至1月29日的四周時間,投向中國內地股票的基金獲資金淨流入34.03億美元。
展望後市,受訪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人工智能行情的持續性取決於國內人工智能應用商業化進程。這一過程中,基金經理重點關注的方向主要包括:AI硬件應用和軟件應用、推理算力等細分領域。還有基金經理提到,善於應用AI的公司也蘊藏投資機會。
兩日狂飆
DeepSeek模型之所以被看作是全球現象級模型,首先是因爲其性能可比肩海外領軍模型,同時具有成本優勢。
根據官方技術論文披露,DeepSeek-V3模型的總訓練成本爲557.6萬美元。對比而言,GPT-4o等模型的訓練成本約爲1億美元。
而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DeepSeek-R1的性能可對標OpenAI-o1正式版。
“作爲一家投資公司孵化的初創公司,DeepSeek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用較低的成本(把AI訓練成本砍掉近60%),通過異構計算架構、CPU+FPGA+ASIC混合部署和動態負載均衡算法等技術創新,研發出性能媲美全球頂尖AI公司的大模型,觸發對‘大模型降本’的思考。”華夏基金有關人士談道。
推出短短半個月後,DeepSeek應用獲得了大量關注。
目前,DeepSeek大模型日活已超過2000萬。另據開源證券通信團隊統計,2025年1月27日,DeepSeek應用登頂蘋果中國地區和美國地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在美區下載榜上超越了ChatGPT。
此外,近日,亞馬遜、微軟、華爲、京東等海內外知名平臺陸續宣佈介入並適配DeepSeek模型。
DeepSeek火爆科技圈的同時,A股多個行業板塊迎風起舞。
先看AI應用端,2月5日—6日,WindAI應用指數累計上漲了7.59%;在該指數的成分股中,每日互動、光雲科技、當虹科技、拓爾思、拓維信息、夢網科技、天娛數科的累計漲幅均超過20%,其中,每日互動兩天上漲了43.98%。
其中,GPU、芯片板塊受益明顯。截至2月6日,Wind GPU、芯片指數近兩日分別累計上漲了9.96%、7.11%。
在摩根士丹利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大摩數字經濟混合基金經理雷志勇看來,以DeepSeek爲代表的國內人工智能公司在算力受限的情況下,通過算法和工程創新,縮小了與美國人工智能公司的差距,降低了人工智能的算力成本,讓此前全球對美股科技的關注度部分轉移到中國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發展。
“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未來的發展可能更具有多元性,同時大模型降本也必定會加速人工智能應用端商業化閉環的形成。”雷志勇表示。
華鑫證券傳媒團隊亦認爲,DeepSeek推出的高性價比模型,有望較快降低to B、to C應用成本,助推規模化AI應用市場。
該團隊分析,繼DeepSeek後,阿里通義千問團隊上線了大模型Qwen2.5-Max,從Sora到Kimi,從豆包到DeepSeek,AI模型也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再到“貴不貴”三階段演進,從大語言模型到多模態模型,均有望賦能應用端。
算力轉向?
值得一提的是,兼具超低訓練成本、高效能特徵的DeepSeek,雖帶火了部分產業鏈,但同樣也令市場擔憂,此前強勢的AI算力板塊會因爲需求減少而轉弱。
衆所周知,2023年至2024年的AI行情主要由算力投資主導。據Wind統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自2023年1月1日以來,光模塊(cpo)指數累計上漲了245.84%
DeepSeek推出大模型後,算力板塊調整明顯。
春節假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Wind光模塊(cpo)指數大跌了7.43%;假期後第一個交易日,即2月5日,該指數進一步下跌了6.98%。不過,2月6日,光模塊迎來修復,前述指數上漲了4.49%。
“近期A股算力板塊出現調整,主要受DeepSeek等新技術影響,市場擔憂其降低算力需求。然而,長期來看,AI應用場景的拓展仍將推動算力需求增長。”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具體而言,推理端算力需求是基金經理較爲看好的方向。
胡墨晗認爲,未來,算力板塊將呈現短期波動與分化,但長期仍有發展空間,特別是推理算力領域,如ASIC芯片、雲廠商和邊緣算力等有望受益。
雷志勇也談道,DeepSeek有望加速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帶動後訓練端、推理端算力需求的爆發增長。
“算力板塊後續結構上推理端需求佔比會進一步提升,對於推理算力芯片、端側算力形成利好。”他表示。
此外,在中信建投證券金融產品及創新業務部資深研究員吳曉東看來,由於國內之前對AI的觀望導致國內算力基建的缺失,對國內算力而言,需求溢出的局面並未得到任何改善。國內AI算力基建的發展並不會因爲DeepSeek的出圈而止步,
他預計,2025年是國內AI算力基建的大年,因爲基建問題並非僅靠算法優化就能夠解決。
吳曉東建議,關注以國產算力和AI推理需求爲核心的算力環節,尤其是IDC、服務器、國產芯片等算力配套產業。
重估路線
值得關注的是,DeepSeek“橫空出世”後,相比算力板塊,部分基金經理更爲關注AI應用層面的投資機會。
長城基金基金經理趙鳳飛指出,硬件應用和軟件應用兩個層面均值得關注。他談道,市場普遍認爲,硬件應用落地可能更快。比如AI眼鏡、AI耳機或者AI陪伴玩具等等,很有可能在2025年爆發,包括上游芯片、模組、生產產品的公司、做IP的公司等等都會受益。
同時,趙鳳飛表示,隨着 AI 技術日益成熟,其與國內辦公場景及各行業的融合不斷加深,各種 Agent 將逐步在垂直領域落地。過去兩年,A股很多軟件公司業績完成出清,有望觸底回升。若業績見底,再加上AI應用的助力,軟件板塊可能會有較好表現。
雷志勇表示,“A股的推理側、端側算力芯片公司和軟件應用頭部公司,以及港股中積極佈局人工智能的相關龍頭企業,或有望受益於DeepSeek帶來的國內人工智能浪潮。”
另一方面,還有投資人士看好善於應用AI的公司的發展潛力。
“人工智能的發展剛剛開始,越是用腦的任務、崗位、工作,越容易被重塑,反而是偏向於體力勞動的工作,影響沒有那麼直接,但是間接影響可能更大。真正的投資機會在應用AI的公司,而不是AI應用公司。教育、投資、藝術等等行業會被AI重塑。”止於至善投資董事長何理向記者指出。
談及投資AI板塊的邏輯,何理指出,對於整體性處於指數型增長的科技創新領域來說,一方面把握確定性,主要涉及算力、數據、安防板塊等,另一方面把握的是爆發性,比如對應用、終端等進行投資,確定性大的可以集中投資,爆發性強但不確定性強的,就分散投資,“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何理認爲,AI的繁榮纔剛剛開始,還要不斷地跟進,不斷地把自己的理解放進投資組合,“比如我們半年前就佈局了分佈式核電站,還有很多美股大牛股我們早就買了。因爲對於AI的發展我們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看到財務數據、訂單數據、流量數據再出手,那些是果不是因。”
此外,趙鳳飛認爲,在當下AI投資領域,必須聚焦產業大趨勢主線上的公司。要麼是在硬件能力方面擁有稀缺的卡位優勢,要麼是在應用流量層面具備獨到的入口長處,優先選擇長線品種。所選公司至少在邏輯上要經得起長遠考量,短期內不會被破壞、被證僞,能夠持續跟蹤並讓人滿懷想象空間。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千萬別追高,儘量在相對低位佈局買入。穩穩紮根,才能在這場AI投資浪潮裡,踏準節奏,收穫機遇。”趙鳳飛提醒道。
胡墨晗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AI產業發展趨勢,重點關注具有真實應用場景、商業化前景和基本面較好的企業,並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能力,進行多元化佈局和長期投資,避免盲目追漲殺跌。
同時,胡墨晗提醒,“需要注意AI技術快速迭代帶來的變化,以及部分概念股估值泡沫問題,在把握投資機會的同時做好風險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