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崛起 KPMG:資安是隱憂
近期DeepSeek曾因雲端資料庫的錯誤組態配置,導致所有網路使用者都可存取內部資訊,進而發生超過百萬筆資料外泄事件,影響範圍包含系統日誌、應用程式介面金鑰及用戶聊天記錄等敏感資訊。謝昀澤認爲,這些資訊如果被惡意人士擷取,將可能帶來系統崩潰的大災難,也將嚴重影響使用者的資料安全性。
同時DeepSeek也存在語言模型的個資蒐集風險,難以避免過去也曾多次發生「明拒暗記」的案例。謝昀澤舉例,如曾經於對話中向AI透露過自己家人的性別、生日等隱私資訊,雖然多數系統會迴應提醒用戶保護好自己隱私,並強調不會蒐集使用者隱私,但隔幾日若使用者在同一個對話活動中提到有關生日禮物的問題,AI卻可以依據曾透露過的家人性別與生日精準回答問題,顯見AI會「循規蹈矩」的提醒提問者,但爲了機智靈活的迴應問題,也會暗中記住線上提問的個資。
KPMG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林大馗補充,DeepSeek的模型在生成內容時存在一定的漏洞,容易受到「邪惡越獄攻擊」(Evil Jailbreak Attacks),被進行提示注入(Prompt Injection)資安風險,也就是使用者可以經由提示詞誘導的方式,「套路」AI或繞過內建的安全道德圍牆,取得錯誤答案。
在資安高風險產業,特別是金融、電信及高科技等,如要應用新的語言模型,都應該有完整的風險評估及隱私衝擊分析程序,以降低潛在的資安風險,才能保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用者的隱私權及資料安全,並確保長期穩定發展。這樣才能減少未來的資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