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接入微信引爆市場:計算機指數週漲7.7%,AI平權時代來臨
市場表現與核心事件
2025年2月10日至14日,計算機行業迎來顯著反彈,滬深300指數上漲1.19%,而計算機指數漲幅高達7.7%,成爲市場焦點。這一表現與AI大模型DeepSeek的“出圈”密切相關。2月16日,微信宣佈灰度測試接入DeepSeek-R1模型,用戶可通過微信搜索框調用AI功能,引發市場對AI應用入口及技術平權的廣泛討論。與此同時,國內外雲廠商加速擁抱DeepSeek,推動AI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的全面升級。
一、微信接入DeepSeek:搶佔C端AI入口的關鍵一步
(1)AI搜索升級,用戶體驗優化
微信搜索通過與DeepSeek-R1的整合,實現了從傳統搜索到“AI深度思考”的跨越。據測試,用戶輸入問題後,模型會展示推理流程,並綜合公衆號、網頁等數據生成答案,支持結果轉發至好友或朋友圈。這一功能不僅提升了搜索精準度,還通過個性化答案推薦增強了用戶粘性。分析指出,DeepSeek在自然語言處理上的優勢,尤其在與微信社交數據的結合中,爲智能客服、知識問答等場景拓展奠定了基礎。
(2)生態整合與技術開放的協同效應
微信作爲國民級應用,擁有超12億月活用戶,此次接入DeepSeek標誌着騰訊“外部合作+內部整合”策略的深化。除微信外,騰訊雲AI代碼助手、元寶APP亦引入DeepSeek-R1,覆蓋開發工具與消費級應用。這種技術開放與生態協同的模式,不僅加速了AI產品智能化進程,也爲騰訊搶佔C端AIAgent入口提供了核心支撐。市場普遍認爲,微信與DeepSeek的“國民應用+頂尖AI”組合,或重塑用戶交互習慣,成爲AI普惠化的重要推手。
(3)AI平權時代的C端競爭邏輯
DeepSeek的開源屬性與低成本優勢,降低了AI技術應用門檻。微信通過開放接口引入第三方模型,既避免了自研大模型的高投入風險,又快速提升了產品競爭力。這一模式與OpenAI近期開放ChatGPT搜索的策略形成呼應,預示着AI技術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趨勢。在此背景下,用戶基數大、數據資源豐富的超級APP將成爲AI落地的主戰場,而技術供應商與平臺方的合作深度將決定市場格局。
二、雲廠商全面擁抱DeepSeek:AI基礎設施與行業應用雙輪驅動
(1)國內外雲平臺加速部署,推理算力需求激增
1月底以來,微軟、英偉達、華爲雲、阿里雲等全球頭部廠商相繼宣佈支持DeepSeek-R1模型。微軟將DeepSeek-R1集成至AzureAIFoundry,英偉達則通過NIM平臺提供模型調用服務;國內九大主流雲廠商(包括移動雲、電信雲等)集體上線R1大模型。這一現象表明,低成本、高性能的開源模型正在推動雲服務商的算力資源重構。分析指出,DeepSeek輕量化設計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模型調用量的增長將直接拉動GPU、ASIC芯片及數據中心的需求。
(2)行業應用場景加速滲透
DeepSeek的“出圈”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體現在商業化落地的廣度上。在醫療領域,其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已應用於智能診斷、電子病歷分析;在教育領域,模型通過數學推理優化個性化教學;在金融領域,數據分析與生成功能助力風險控制。以潤達醫療爲例,其與華爲雲合作開發的醫療AI大模型已進入多家三甲醫院,顯著提升診療效率。機構預測,2025年企業級SaaS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AI賦能下的降本增效需求將成爲主要驅動力。
(3)AI平權重塑產業鏈價值分配
DeepSeek的普及使得中小廠商能夠以更低成本調用先進AI能力,推動行業從“巨頭壟斷”向“生態共建”轉變。例如,創業慧康通過自研BSoftGPT模型與華爲昇騰硬件適配,成爲首家通過認證的醫衛系統供應商;金山辦公則依託DeepSeek優化WPS365,實現企業文檔智能化管理。這種“底層模型+垂直應用”的分工模式,既釋放了基礎設施廠商的規模效應,也爲應用層企業帶來差異化競爭空間。
風險提示與展望
儘管DeepSeek推動的AI平權浪潮前景廣闊,但需警惕宏觀經濟波動對技術投資的影響,以及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此外,模型開源可能引發數據安全與知識產權爭議,企業需在創新與合規間尋求平衡。長期來看,AI基礎設施的國產化替代、應用場景的持續深化,仍是行業發展的核心主線。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