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擊出美股斯普特尼克時刻?讓子彈飛一會
美東時間1月27日,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07%,半導體股領跌,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超9%。英偉達跌約17%,單日市值蒸發5890億美元,創歷史上最大單日個股蒸發規模(相當於3個AMD或近18個寒武紀公司市值)。博通跌17.40%,阿斯麥跌5.75%,臺積電跌13.33%。谷歌跌超4%,特斯拉、微軟、英特爾跌超2%,奈飛小幅下跌。蘋果漲超3%,再度成爲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導致英偉達暴跌的直接原因是1月20日,一家“杭州六小龍”之一DeepSeek——“杭州六小龍”是指遊戲科學、深度求索、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和羣核科技六個企業——推出了AI模型R1。據報道,由於DeepSeek通過結構化稀疏注意力、混合專家系統、動態計算路由等技術,顯著降低了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算力消耗,由此引發了市場關於對英偉達GPU與算力需求下降的擔憂。
DeepSeek-R1橫空出世,一天內登頂中美App Store免費榜、火到兩天崩潰兩次、Meta開設四個作戰室研究。其最具競爭力的是低成本:API服務定價爲每百萬輸入tokens 1元(緩存命中)/4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tokens 16元,輸出API價格僅僅只有OpenAI o1的3%。
“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股票市場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但這肯定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並不是市場上唯一的玩家,將極高的估值賦予這些股票,認爲它們壟斷了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現在正在被重新評估。”一位美國財富公司高管這樣說。
所謂“斯普特尼克時刻”指的是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全球首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這個時刻意味着美國落後,讓美國社會產生恐慌性的危機感。當前中美科技戰僵持不下,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隔天,選在AI領域宣佈首個投資重頭戲:由日本軟銀集團、OpenAl和美國科技巨頭甲骨文三家企業投資5000億美元,打造名爲“星際之門”(Stargate)的項目,用在美國建設支持AI發展的基礎設施,被輿論拿來與198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里根推出與前蘇聯爭奪太空的“星球大戰”計劃相提並論。
高盛發佈報告稱,隨着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DeepSeek的強勢崛起,對衝基金已開始觀望美國本土培育的AI模式熱潮是否能持續。
真的是普特尼克時刻嗎?反正市場已作出反應。但時刻僅代表時刻價值,還有待後續觀察。讓子彈飛一會。
在這時刻,DeepSeek火上澆油,又發佈了新款人工智能模型——多模態框架Janus-Pro 和 JanusFlow——這種連續出招,沒有導致英偉達繼續“向下深探”,則前面可能是恐慌一刻。
DeepSeek是量化巨頭幻方量化2023年4月創立的子公司,由“80後”的樑文鋒創辦。公司2024年5月憑藉具有更高性價比的開源模型DeepSeek V2引起業界關注,在中國掀起大模型價格戰,迫使字節跳動和騰訊等大廠紛紛跟進,更讓公司收穫“AI界拼多多”的名號。據報道,樑文鋒來自廣東湛江,浙江大學碩士畢業後留在杭州創業,2015年創立對衝基金“幻方量化”,一度成爲中國首家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的私募量化大廠,但後來遭到重大挫折(詳見文末《量化巨頭慘遭雙殺道歉認錯:覆盤2月5-8日極端罕見市場環境》)。2023年全球AI熱潮爆發,樑文鋒宣佈轉變賽道,同年7月成立深度求索。
不過DeepSeek自己對此卻有不同看法,其表示英偉達股價暴跌與它無關。
英偉達則表示:DeepSeek的突破將爲英偉達帶來更多需求。“DeepSeek是一項出色的人工智能進步,也是Test Time Scaling(TTS,即在推理階段通過增加計算量來提升模型推理能力的一種方法)的完美範例…推理需要大量的英偉達GPU和高性能網絡,”英偉達發言人補充說,“我們現在有三個規模定律(Scaling Law):訓練前定律和訓練後定律,它們會繼續,還有新的TTS(test-time scaling)。”
英偉達的評論也反映了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和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最近幾個月討論的一個新主題,即英偉達聲明中所提到的TTS。
人工智能的繁榮和對英偉達GPU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規模定律(scaling law)”驅動的,這是OpenAI研究人員在2020年提出的人工智能開發概念。這一概念表明,通過大幅增加構建新模型所需的計算量和數據量,可以開發出更好的人工智能系統,而這需要越來越多的芯片。
自去年11月以來,黃仁勳和阿爾特曼一直在關注規模定律的一個新問題,黃仁勳稱之爲“Test Time Scaling”。
這一概念認爲,如果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工智能模型在進行預測或生成文本或圖像時,花更多的時間、使用額外的計算機能力來進行“推理”,那麼相比於運行更短時間給出的答案,前者能夠給出更好的答案。
DeepSeek對全球算力造成巨大沖擊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美股市場在過去兩年狂飆猛進,其背後主要是英偉達、Meta、谷歌、蘋果等一系列科技龍頭公司的支撐。以英偉達爲例,該股在2024年全年的漲幅高達171.25%,在2023年的漲幅高達239.03%。
美股科技股即將迎來新一輪財報季,Meta、 特斯拉、 微軟、蘋果均將在本週發佈財報。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認爲,美股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 Seven,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Meta)的盈利增長速度正在放緩,與此同時標普500科技股的市銷率估值(PS)已經達到7.6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