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央行行長喊對華貿易要「更具攻擊性」:陸更需要歐洲
德國央行行長:中國更需要歐洲,對華貿易要「更具攻擊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談到國際貿易這一問題,往往應當從互利共贏的合作角度來看,可在一些西方人士,卻一直用零和博弈的思維思考這一問題。據路透當地時間10月18日報導,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當天宣稱,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歐洲需要「採取更具攻擊性的方式」,以保護自身及其企業的利益。
「我們是一個強大的經濟體,我們有四億五千萬人口……所以我們應該以更具攻擊性的方式打歐洲牌,」納格爾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時聲稱:「談到中國,我只想說一句話:中國需要歐洲,勝過歐洲需要中國。」
納格爾表示,歐洲需要避免與中國發生貿易戰,應該保持對話,但也需要保護自己的市場。「我想說的是,歐洲應該以一種讓我們更自信的方式出牌,因爲對歐洲人來說,最重要的市場就是歐洲本身。」
路透稱,自美國川普政府今年發動關稅戰以來,此舉引發了全球動盪,中方則採取了反制手段,並將部分無法再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轉移到了其他市場。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歐洲企業也發現自己難以與中國本土品牌相競爭。
經濟學家認爲,由於美國的關稅政策,中國將工業品和中間產品轉銷至其他市場,並以當地企業無法匹敵的價格銷售,歐洲主要企業也受到了中方對稀土等原材料進行出口管制等措施的衝擊,而這些原材料的生產由中國主導。
據大陸海關總署9月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中國對歐盟的稀土磁鐵出口量環比增長21%,達到2582噸,從今年年初至今的出口量已超過美國出口量的三倍。相比之下,中國對美國的稀土磁鐵出口量環比下降5%,至590噸。
彭博社當地時間9月21日也報導稱,上個月,中國對歐盟稀土磁鐵出口激增,這凸顯出歐盟對中國供應的依賴程度高於美國。與此同時,報導渲染稱,歐盟對中國稀土過度依賴,使其產業尤其容易受到影響,且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中處境脆弱。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0月10日報導,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近期在英國倫敦接受採訪時還提醒,歐洲各國政府在關稅問題、對華競爭等議題上絕不能「自滿」。
報導稱,近年來,中國已成爲德國強勁的競爭對手。以往各國向德國企業採購的汽車、高科技機械等產品,如今中國企業均具備供應能力,且價格普遍更低。據汽車行業分析機構JATO Dynamics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近乎翻倍,銷量規模已接近梅賽德斯-奔馳在歐洲的水平。
納格爾表示,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該「讓所有歐洲企業清醒了」(an eye-opener)。當時,他也曾這樣聲稱,歐洲在對華貿易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因爲「中國對歐洲的需求,大於歐洲對中國的需求」。他聲稱,「我們最重要的市場是歐洲,而非中國」。
今年3月,葡萄牙《觀察者報》曾發表文章指出,新時代需要新的戰略,反華情緒可能會成爲歐洲發展的障礙。如今的歐洲,外部面臨美國政府的不確定性,內部存在一些難以彌合的分歧。
文章稱,中國如今在國際舞臺上採取了一種更務實、更少對抗的方式,中國政府的言論和立場強調了貿易自由、和平和創新等價值觀。歐洲需要中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此外,歐洲應該重新評估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出於偏見就將其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