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陸限制稀土出口 施壓歐盟
在與歐盟談判時,北京改變以往只施壓歐洲小國「慣例」,限制稀土出口,已經影響到歐洲企業。(新華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引述德國《商報》報導分析,中國大陸當前將嚴格限制稀土及其產品出口,在與歐盟談判時,作爲施壓手段,改變以往只施壓歐洲小國「慣例」,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已經影響到歐洲企業。
報導指出,北京、布魯塞爾與柏林外交及經濟圈透露,中國目前將嚴格限制關鍵原材料出口,以作爲跟歐盟談判施壓手段。
據報導,一名外交官說,歐盟被要求妥協,所有東西都被擺上談判桌,包括歐盟限制出口特定技術,特別是荷蘭艾司摩爾(ASML)用於生產高科技晶片的曝光機、歐盟對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其中也有被擱置的「歐中投資協議」。
報導指出,這種做法打破一塊禁區。即一直以來,中國利用歐洲國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最多隻是就立陶宛這類小國,祭出施壓手段。政界人士意識到這種形勢風險。歐盟工業委員賽約納(Stephane Sejourne)計劃推動稀土開採和加工替代項目,並警告:「我們對產自中國的稀土的依賴程度是100%」。
報導稱,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已對歐洲和德國企業造成直接影響,至少一成以上企業反映,原材料問題已影響到生產,像是造成停產等後果。
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罕見以嚴厲口氣批評中國「以出口管制相脅迫」作法,指中國領導層不但把「近乎壟斷的地位,用作談判籌碼,而且當成武器,打擊關鍵行業競爭對手」。
報導強調,中歐峰會預定7月下旬在北京舉行。但歐盟駐北京使團日益沮喪,因爲與中國談判進展遲緩。
德國《商報》指出,按照慣例,這一次的中歐峰會本應輪到布魯塞爾舉行。不少歐盟官員不理解,爲何歐盟高層不顧「主場優勢」要再一次赴北京。
歐洲外交圈指,歐盟仍希望能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直接對話。習近平沒有接受在歐中建交50週年時造訪布魯塞爾的邀請,卻赴莫斯科見俄羅斯總統普丁,認爲這對歐盟來說是一種「冒犯」。(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