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師分享聖馬丁節 新住民夫婦手作家飾燈溫暖全家

▲▼移民署邀請講師教導新住民夫婦手作家飾燈。(圖/移民署臺中市第二服務站提供)

記者鄧木卿/臺中報導

移民署臺中市第二服務站昨(10)日舉辦幸福家庭教育課程,邀請德國籍講師童德鴻分享德國「聖馬丁節」的故事,並且教導新住民夫妻利用回收玻璃瓶製作家飾燈,透過光影傳遞感恩與互助精神。

童德鴻表示,臺灣很注重追思祖先及感恩情懷,德國的「聖馬丁節」也傳遞同樣的感恩精神。聖馬丁原是羅馬帝國的一名士兵,傳說某年寒冬,他騎馬經過1個飢寒交迫的乞丐身旁,心生憐憫,便以劍割下自己半邊斗篷披在乞丐身上,象徵無私奉獻與關懷他人之情。

她也分享自己在德國的童年回憶,每逢聖馬丁節的夜晚,孩子們會提着手工燈籠遊街,唱着傳統歌曲,象徵將光明與溫暖帶給需要的人。遊行結束後,孩子們會收到葡萄乾的麪包點心,增添節日的喜悅氛圍。

故事說完後,從事藝術工作的童德鴻教導在場新住民夫妻,將日常生活中使用過的玻璃瓶再利用,DIY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家飾燈,學員手作過程中,不僅感受創作的樂趣,在作品完成點亮的那一刻,在場學員都驚喜萬分。

站主任高志偉也感謝豐原分局合作派出所到場宣導防詐及道路安全,幸福家庭教育的課程,除了提供居留法規、防詐騙、家庭暴力防治及就業服務等實用資訊外,也透過異國文化交流,讓新住民在臺灣生活中找到更多支持,攜手營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