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感恩情!新住民夫妻手作家飾燈 聽德國講師分享溫馨故事

移民署臺中市第二服務站今天舉辦「幸福家庭教育課程」。(移民署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灣人向來重視祭祀文化,透過各種儀式表達敬畏與感恩。而爲了讓新住民們更貼近、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感恩精神」,移民署臺中市第二服務站今天舉辦「幸福家庭教育課程」,特別安排跨文化交流活動,邀請來自德國的講師童德鴻,不但分享德國的「聖馬丁節」故事,還帶領新住民夫妻們一起 DIY 回收玻璃瓶,親手製作溫暖又有意義的家飾燈,透過光影傳遞感恩與互助的美好。

德國的講師童德鴻。(移民署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童德鴻分享,雖然文化不同,但德國的聖馬丁節和臺灣祭祖、感恩的精神其實很相似。她說,聖馬丁原本是羅馬帝國的士兵,有一年冬天,他騎馬經過一位冷得發抖的乞丐時,毫不猶豫地用劍割下自己的一半斗篷給對方披上,這個故事象徵着無私的奉獻與關懷他人。

在德國,孩子們每年聖馬丁節都會提着自己做的燈籠遊街,唱歌、遊行,把光明與溫暖傳遞出去,最後還會收到葡萄乾做的點心,整個氛圍溫馨又熱鬧。

故事說完後,童老師也展現她身爲藝術工作者的一面,親自教大家用回收玻璃瓶做出獨一無二的家飾燈。在場的新住民夫妻們一邊動手創作,一邊熱絡地互相交流,現場氣氛溫馨又熱鬧。

當燈點亮的那一刻,大家都忍不住露出笑容,感受到故事中「分享與感謝」的精神。來自越南的小貽開心地說「今天做的家飾燈,就像老師說的燈籠一樣,帶回家可以照亮生活,也提醒自己要常常感恩。」

除了動手做家飾燈,現場還邀請到臺中市警察局豐原分局合作派出所到場宣導防詐與道路安全。臺中市第二服務站主任高志偉也表示,這場「幸福家庭教育課程」不只提供新住民實用的居留法規、防詐騙、家庭暴力防治和就業服務資訊,還透過像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讓新住民能在臺灣找到更多認同與支持,一起打造幸福、安全又溫暖的家庭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