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開砲怒批歐盟「屈服15%關稅協議」 股民憂:臺灣怎麼辦?
美國對各國的關稅政策陸續公佈。歐新社
美歐於7月27日宣佈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歐盟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換取歐盟承諾採購7500億美元美國能源,並投資6000億美元於美國。然而,德國與法國領袖批評這是「屈服」之舉,稱這是「黑暗的一天」。雖然協議仍須27個成員國全數同意,但外界普遍認爲,各國雖有怨言,最終仍將接受。
一名網友在PTT分享這則新聞後直言,「15%就哀哀叫,那臺灣怎麼辦?」並質疑臺灣若面臨超過20%的關稅衝擊,是否真會「重傷」。他認爲,外界流傳的「22%」傳聞可信度過高,預測最終結果可能落在15%,如同日本案例,「但代價是要送出一堆東西」。
此番言論引發熱烈討論,有網友直指歐盟內部批評只是政治表演,「罵完還是得跪」、「總要演給國內看」。也有人認爲協議是無奈的現實,「沒一個國家敢否決,德法罵再多也只能吞下去」、「這就是歐盟,罵完照樣過」。
另一派網友則主張「脫歐論」,紛紛留言「不爽就脫歐啊」、「英國早就跑了,現在看起來很聰明」,並揶揄德法沒有膽量行動,「笑你不敢退出」、「脫歐啊,你們纔是老大」。不少人更延伸至臺灣情境,直言「反觀臺灣連15%都奢望不到」,認爲在全球貿易戰下,各國被迫妥協是無可避免的局勢。
也有網友從宏觀經濟角度剖析,認爲協議是現實考量下的「最優解」,「小國撐不住,大國只能演戲」、「歐盟不是德法說了算,其他國家得靠美國市場」。更有人警告,未來恐有「第二波經濟戰」,強調德法雖批評但仍會配合,以避免歐盟內部分裂。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