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爲紙繪振興!自貢富順“禾筆”妙手勾勒鄉村新畫卷

夏風拂過廣袤田野,正值抽穗揚花的水稻層疊鋪展,青綠與金黃交織成天地間最壯闊的畫布。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底色之上,自貢市富順縣的新農人們以稻爲墨、以田爲紙,正在創作令人驚歎的巨型藝術,一幅幅凝聚鄉情、寄寓希望的稻田字畫,成爲美麗鄉村最動人的註腳。

近日,筆者對該縣部分鄉鎮稻畫打卡點進行走訪。

登上童寺鎮老寨村觀景臺俯瞰,一幅由綠、黃、黑等多色水稻精心“繪製”的“稻香和美 糧豐民富”巨幅字畫在田野間展開,述說着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

這片位於富順縣龍貫山稻粱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的藝術田,已是第4年向大地揮灑創意的筆墨。特別的是,今年這片區域同時肩負稻蝦共生的生態養殖試驗,種植的優質水稻不僅承載豐收期待,其斑斕色彩更化作無聲語言,表達着鄉親們對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深深感恩。正值抽穗揚花期,稻畫色彩明豔,迎來最佳觀賞時節,每日傍晚都吸引着衆多周邊村民前來“打卡”,沉醉於稻香與藝術交融的獨特魅力。

視線轉向古佛鎮天府糧倉示範區,“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八個遒勁大字橫跨十餘畝良田,從空中俯瞰,氣勢恢宏如大地印章。此片區因前茬小麥種植,水稻生長雖稍晚於童寺,卻也已生機盎然,即將迎來關鍵的抽穗揚花期。

古佛鎮的規劃遠不止於稻田藝術。今年,該鎮錨定“一園四片”發展藍圖,全面提升稻粱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深化天府糧倉古佛示範點。具體佈局上,重點打造鳳儀村和田邊村的糧油試點示範片,以及富強村和天洋村的稻蝦種植示範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古佛鎮正依託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力量,在100畝試驗田上全力攻堅“中稻+再生稻”超高產技術,積極探索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四新”融合路徑。目標清晰而堅定:2025年實現中稻單產750公斤、再生稻單產450公斤以上,築牢天府糧倉的產量基石,爲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富順力量。

富順的稻田畫,絕非簡單的視覺奇觀。它是農業與文化深情相擁的結晶,是藝術靈感與科技力量在沃土之上碰撞出的璀璨火花,更是富順作爲“再生稻之鄉”蓬勃脈動的最美詮釋。這個夏天,不妨踏入這幅以稻香爲底色、以豐收爲願景的立體田園畫卷。(李旭、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