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機場才知「機位降等」怎辦?專家必備2招成功求償
到了機場報到或抵達登機門才知自己的高級艙等座位遭到降等,往往令旅客備感沮喪不滿。懂得自保很重要。(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機場櫃檯報到時獲得機位升等很驚喜,臨場得知機位降等則是驚嚇。機位降等並非不可能,旅遊旺季更可能發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7日報導,飛航專家提醒,大多數旅客不知自身權益,建議大衆掌握2重點因應,平時實踐3項對策也能降低風險。
以協助旅客向航空公司求償的專業網站AirAdvisor創辦人拉德琴科(Anton Radchenko)自述,2023年2度遭遇機位被迫降等,一次是達美航空紐約飛法蘭克福,一次是英國航空倫敦飛洛杉磯,2次都獲得退款。他說,航空公司常常拒絕賠償,「乘客缺乏自保意識的情況往往爲他們所用」。非自願降等原因包括座椅損壞、機組員需要休息、機位超賣、航機更換等等,以超賣最常見,前述2次降等皆因超賣。
在起飛前幾天(甚至更久)接獲降等通知,原因可能是航機變更,高級艙等座位數因不同機型而異,可問航空公司能否改簽其他航班搭同一艙等。長途航班須讓機組員適當休息以保所有人員安全,若機組員因故無法使用指定位置休息,可能會抽用高級艙等部分座位。
遇到被迫降等,拉德琴科強調,務必確保自身權益。首先,主動向航空公司索取書面說明,並記錄所有相關資料,例如新座位照片、登機證、航空公司任何溝通資訊,在求償時都能派上用場。其次,要儘速採取行動求償。
即使身爲航空專家兼消費者權益律師,拉德琴科還是費了一番功夫與達美周璇。他提醒達美,美國運輸部規定非自願降等乘客有權獲得差價退款,達美提供其他賠償形式包括常客里程計劃、電子積點,達美想用機票代替退費,他堅持現金退款,最後以票價差額計算如願獲得1000美元。他提醒,機票價格隨時變動,國內線頭等艙超優惠價格的金額可能只比起飛前買經濟艙的費用貴了一點,退款金額恐怕不多。
達美官網設有線上表格可供填寫退費申請,拉德琴科建議儘速填表:「航班起飛前或起飛後72小時最關鍵,航空公司在這段時間根據天氣、機組員調度、技術問題與其他可能因素做出關鍵決策,包括取消航班、退款、更改航班時間、重新訂位。」
向航空公司要求額外補償或福利也值得一試。拉德琴科說,有時航空公司會加送忠誠里程或優惠券,「例如你有關節炎需要保持舒適姿勢所以訂高級艙等,被迫降到經濟艙會對健康有不利影響,就有充分理由質疑並要求補償」,而且要儘量詳細解釋不良影響程度,爭取優先處理。
拉德琴科說,歐盟法規使然,歐盟國家航空公司或從歐盟國家出發的航班,消費者保障較多,英國脫歐過渡時期也採納相關法規,搭英航遭降等那次讓他經歷更簡化的退款流程,聯繫英航客服即可。非自願降等賠償金爲票價30%至75%,取決於飛行時間,他從倫敦飛洛杉磯航程逾3500公里,退款比例75%,金額7500英鎊。
拉德琴科建議儘量提早預訂航班,並儘速辦理登機,一旦超賣,早辦完手續的旅客有更多優先權。其次,儘量常搭同一公司航班,若商務艙超賣,有忠實會員資格的乘客降級風險較小。第三,政府法規不時修訂,乘客最好提前查詢以掌握自身權益,臨場應變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