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說話:在《關於性》中尋找真正的親密
最近終於看了達格・約翰・豪格魯德的《性夢愛三部曲》首部曲《關於性》。意外的是,片中完全沒有任何性的畫面,卻更深刻地探討了「意識之於性」透過角色的對話靠近性、「身體之於性」從角色的細微變化讀出性留下的痕跡。這部片不斷以對話與沉默,打開我們原以爲熟悉的主題。
開場那場長鏡頭中,兩位男性在煙囪工作間隙展開一場突如其來的心靈暴露,談論各自對性與身體的迷惑與新發現。觀衆一時之間甚至不知道該用什麼姿態去面對這樣的對話。這讓我想到,在臺灣,每當人們面對難以言喻的情緒與經驗時,常會草草一句「貴圈真亂」帶過,好像用一種玩笑式的距離就能保護自己不被捲入。但「亂」,其實恰恰是最貼近自然的時刻,只是願意直視並拆解它,需要一種未被制約的勇氣。
我們透過身體與伴侶共享「性」這個既脆弱又寶貴的經驗,也透過身體真實地感受它所帶來的自由。而在共享與自由之間,我們的身體與意識,不只是屬於自己,也總是與他人有所牽連。那麼,在這樣的關係網中,「性的自由」是否仍能忠實地落實於現實?
當每個人對性與身體的感受如此不同,追求彼此的自由或許就成了一場角力。就像片中那位妻子,在得知丈夫與陌生男子發生性關係後,感受到的不只是背叛,更是一種深層的入侵。那原本屬於他們兩人之間的身體秘密與脆弱,忽然被第三者介入,她感受到的受傷,是從「自己被看見的可能性」中產生的。而當她將這段經歷分享給閨蜜,希望藉此釐清情緒、尋求理解,丈夫卻也因此感到自己最私密的身體經驗被外泄了。兩人都因爲他者的介入,對自我認同產生動搖。
豪格魯德用這些獨特而矛盾的角色組合,讓「性」從傳統綁定於「生殖」與「愛」的框架中解放出來,轉而呈現爲一種結合自由與脆弱的極致經驗——一種當人能夠安心暴露真實的身體與意識時,所能抵達的美好狀態。而這樣的經驗,並不在於完美的技術或形式,而在於彼此是否願意誠實地共處於一個自由而透明的空間。
但現實中,一段不完美的相遇,或是一個無意的選擇,就可能對這份脆弱造成傷害。一旦身體留下痕跡,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層面,往往難以抹去。然而導演也透過醫生的插曲溫柔地提醒我們:即便身體有缺陷,若有人願意陪你一起探索那些記憶與傷痕,願意理解你曾經如何與身體共處,那就是「愛」的展現,也是真正屬於「性」的最美樣貌。
結尾男主管在合唱團中的舞蹈與歌聲彷彿給出了某種迴應:當你終於能擁抱自己的身體與意識,當你不再害怕那份混亂與不確定,那時候,你就是自己想像中最自由的樣子。你會發現「人的身體能容納的、需要容納的,其實比我們以爲的還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