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過勞找上雙眼 安南醫院提醒:「科技眼」正在悄悄上門!
你是否也每天盯着螢幕超過8小時?手機、電腦、平板輪番登場,螢幕畫面幾乎從早到晚不曾離開視線。隨着臺灣AI、半導體及精密製造產業蓬勃發展,像是臺南科學園區涌入大量高科技人才,也讓「科技眼」——眼睛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所產生的慢性疲勞症狀,成爲現代職場最普遍的隱形警訊。
安南醫院副院長、眼科專科洪純玲醫師指出,近來前來眼科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其中許多是長時間操作高精密設備或緊盯電腦畫面的工程師與科技工作者。 安南醫院/提供
安南醫院副院長、眼科專科洪純玲醫師指出,近來前來眼科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其中許多是長時間操作高精密設備或緊盯電腦畫面的工程師與科技工作者。他們共通的症狀就是眼睛酸脹、視線模糊、下班後注意力渙散,甚至因爲用眼疲勞導致肩頸僵硬、頭痛不適,這一系列不舒服的反應,正是3C症候羣或視覺失調綜合症的典型表現。
「最常見的原因,其實不是眼睛有病,而是用眼方式不當。」洪純玲醫師與眼科驗光師魏嘉萱針對來診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人都有共同的生活型態特徵:使用3C產品過久、休息不足、眨眼次數太少、水分攝取不夠,還有相當關鍵的一點——眼鏡度數與實際使用距離不匹配。這些因素長期累積下來,讓眼部調節肌肉過度緊繃,導致短暫性視力模糊、乾澀與痠痛,甚至會影響專注力與工作表現。
當眼睛發出警訊時,身體也常跟着拉警報。像是肩頸痠痛、背部僵硬或姿勢歪斜,常常與眼睛疲勞互爲因果。洪醫師強調,如果出現如視線難以聚焦、光線敏感、下班後眼睛痠痛不堪、甚至連閱讀或開會都覺得吃力,這不只是小毛病,而是視覺系統已經過度負荷的警訊。
面對這樣的狀況,正確的處置方式並非僅靠自行點眼藥水就能解決。洪純玲醫師建議,應及早尋求眼科專業評估。醫師會先排除是否有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潛在疾病,若確定爲單純眼睛疲勞,除了會開立舒緩眼部肌肉、減緩乾澀的藥水,也會建議熱敷眼周促進循環,再由驗光團隊進行作息分析與度數調整,協助病患找到最適配的視距與用眼模式。
安南醫院驗光師丁𦐒博補充,專業驗光不只是配眼鏡,更是全面性瞭解個人用眼需求與視覺健康的開始。若在驗光過程中發現矯正視力效果不佳、視物歪斜或有不明視覺異常,就必須安排更深入的眼底、視網膜或白內障等檢查,才能把潛藏風險找出來,及早處理。
「我們常說,要善待眼睛,就像保養大腦一樣重要。」洪純玲醫師提醒,面對長時間螢幕工作的生活型態,每40分鐘應暫停用眼並注視遠方10秒,維持水分攝取、避免長時間盯螢幕不眨眼,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就是保護視力最實在的日常練習。
科技不斷進步,但我們的眼睛,仍需要被好好呵護。別等到看不清了,才發現身體早已給你足夠的提示。若你也懷疑自己患有「科技眼」,安南醫院眼科團隊邀請你停下腳步,讓專業幫你「重啓視野」,守護明亮與清晰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