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害苗栗高粱穗上發芽慘重 縣府急申請現金救助
丹娜絲颱風挾西南氣流豪雨襲臺,苗栗縣通霄、苑裡、後龍等地約37公頃釀酒用高粱傳出「穗上發芽」災情,影響品質與產量。(呂麗甄攝)
丹娜絲颱風挾西南氣流豪雨襲臺,苗栗縣通霄、苑裡、後龍等地約37公頃釀酒用高粱傳出穗上發芽災情,影響品質與產量。(呂麗甄攝)
丹娜絲颱風挾西南氣流豪雨襲臺,苗栗縣通霄、苑裡、後龍等地約37公頃契作釀酒用高粱傳出「穗上發芽」災情,影響品質與產量。通霄地區約21公頃受損已達天然災害救助門檻,縣府將申請每公頃2萬8千元現金補助,協助農民減輕損失,並持續勘查苑裡、後龍等地,確認達標後將一併提報申請救助,以協助農民降低災損。
丹娜絲颱風期間,苗栗沿海地區連日豪雨,正值高粱成熟期的通霄、苑裡及後龍農田積水嚴重,導致高粱穗上發芽,成爲當地農民沉重的災情負擔。這波天然災害造成高粱品質與產量大幅下降,讓契作農戶無法交貨,損失慘重。
通霄農民黃泰林契作高粱4年,首次遇颱風期間連日豪雨導致田區積水,高粱穗上發芽、無法收成,損失慘重。(呂麗甄攝)
在通霄鎮從事雜糧種植約7年的農民黃泰林表示,他自2021年起與金門酒廠契作釀酒用高粱,至今已有4年經驗。往年從未出現穗上發芽的狀況,今年卻因颱風來襲期間正逢高粱成熟,連日豪雨導致田區積水,像種子泡水一樣,整株高粱開始發芽。果穗分化、品質嚴重下滑,已無法交貨或收穫,這些都不能用了,廠商也不收,一公頃就損失3萬多元,真的很難承擔。
苗栗縣長鍾東錦(左二)15日前往通霄高粱田視察災情,表示,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導致農民契作高粱全面發芽、無法收成,是苗栗縣近年較嚴重的單一作物災損之一。(呂麗甄攝)
縣府農業處長蔡政新指出,苗栗海線地區與金門酒廠簽有高粱契作協議,由通霄、苑裡、後龍三地農會協助推廣,今年度契作面積約37公頃,其中通霄約21公頃、苑裡約7公頃、後龍約8公頃。由於金門酒廠收購價格爲每公斤25元,高於市場每公斤12.5元的價格,農民收益相對穩定。政府也透過綠色環境給付計劃,提供每公頃5萬元補助以鼓勵契作。
蔡政新表示,高粱平均每公頃產量約1400至1500公斤,但此次因穗上發芽影響產量與品質,損失恐難挽回。縣府日前已完成通霄21公頃災損勘查,受損比例超過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的20%標準,符合現金補助資格。15日已啓動災害通報程序,後續將持續赴苑裡、後龍進行查勘,若全縣合計達27公頃受損面積確認,將一併向農業部申報救助。
苗栗縣長鍾東錦(右二)15日前往通霄高粱田視察災情,表示,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導致農民契作高粱全面發芽、無法收成。(呂麗甄攝)
縣長鍾東錦15日親自前往通霄高粱田視察災情。他指出,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降雨,導致契作高粱全面發芽、無法收成,是苗栗近年較嚴重的單一作物災損之一。感謝農業部、農糧署及農改場第一時間支援勘查,並要求縣府農業處、各地農會與鄉鎮公所加速行政程序,確保補助能儘速發放農民手中。包含現金補助及農業保險理賠,每公頃損失約可補助近10萬元,期望大幅減輕農民經濟衝擊。
鍾東錦表示,除高粱外,苗栗其他地區尚有多種作物陸續達到天然災害救助標準,包括卓蘭葡萄、公館牛心柿、通苑砂糖橘及南莊甜柿等,呼籲農民依公告期限盡速向當地公所申報。
鍾東錦強調,雖然農損已超過25%救助門檻,但天災損失仍需中央協助,感謝農業部長官、各級民意代表及農會持續關心農民,期盼縣府農業處加速作業,儘快協助農民度過難關。